显示标签为“4 陆家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4 陆家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8年4月6日星期五

家立 《十大愿王13》心得报告

来参加十大愿王,要写心得这件事情真的很辛苦。我几乎每一次都无法准时交功课,在这里向负责收功课的菩萨们忏悔。由于我有点偏执,心得报告都想写的完完整整,所以在看视频时,总想要看得清清楚楚,听得一字不漏,才甘愿去写报告,但一整天的事务繁忙,很难静下心来好好的看视频,所以就花很多时间去不断重复看视频,结果自己就心累不想去看视频了。一直到交功课的日期要逼近时,才逼自己去看视频,有时候发觉自己心态会变成是交心得只是一种交功课的敷衍,而不是看了视频后的真实感受的分享(但每当我察觉到自己这样的心态时,都会逼自己真正地去品尝视频的内容,才写出心得,因为这样才是真心得,哈哈)。

所以当我听到法师说,心得分享也是一种请转法轮,一种请佛住世时,我是为之一动。很多时候,我写心得都是因为课程需要才会写的,例如在佛学生活营里面或像行愿茶会这样的诸如此类的活动。一般上我都不会主动写心得,因为觉得这很私人,也觉得献丑了,所以不会主动分享心得。但经法师这么说,回头观察一下,发现自己有时候在社交媒体上正因为看到一些人的心得分享,而解决了心里头的一些纠结,我怎么又可以这样自私,完全不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受用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懂呢?而且如果是佛法上的体悟,那更能帮助打破一些人对佛法是洗脑/没有用的宗教的想法(我周围有些人是这样的想法),真正做到爱教护法,请转法轮,何乐而不为呢?


【是的,说到做到是名行者。所以下一期的心得不如让自己做个结界,准时交上,以便真正做到爱教护法、请转法轮。祝福您。】

家立《十大愿王12》心得报告

这集的视频,算是十大愿王的一个小总结。法师在这集视频里一直劝我们要相信,要深信圆融道的修行方式。而要达到深信,我们一定要实践,应如是“行”,才能有深刻的体会,才能真正肯定并相信这个方式,才能增长我们的信心,复才能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

本来,我的我执蛮严重的。平时,我的我执不明显。可是一旦在做工时,或日常生活中做错了,被人批评时,我的我执就会非常明显,因为我就算知道错的人是自己,可是那句“对不起”就是卡在喉咙,出不了口,反而我会拼命地去合理化我的错误,为自己辩护,一度让我和我的上司的沟通掉到冰点(因为我的上司的作风就是看到我的错误,就会立即指正,如果我不诚心承认,他是不会罢休的)。后来当我来了行愿茶会后,开始进行拜忏的功课(一天至少十拜),一个星期后,一如往常,我的上司因为一件事情要开始指正我时,我竟然很顺其自然地把他的指正承接下来,并马上和他道歉了。这件事让我惊喜万分,因为这个转变太大了,而且无迹可寻地,我就这样改过来了。真的很神奇。我本身有在其他道场学习静坐,因为当我了解到我的我执很重时,我本想靠学习静坐把这个我执卸掉,可是静坐了好几个月,效果不太彰显。反而一个星期的拜忏功课马上让我有了这个转变。

我自己猜测拜忏效果很快的原因是因为跪拜的动作就是让自己的脑袋和心脏部位(我个人觉得这两个器官象征着我执)屈服下来,让这两个部位几乎与地同高,也就让自己的脑和心可以像大地一样没有分别地包容一切。而且我觉得拜忏后,我们心中我执的第一个关卡就被卸掉了。所以我有尝试拜忏后,才来静坐,效果就非常好了,静坐时妄念都比较少。祈愿我能持续进行拜忏的功课,能够圆满落实十大愿王,以期“善得圆满人身,不久当如普贤菩萨”!

【很好!方法用得上,要持之以恒。拜忏只是拜忏,just do it!


家立《十大愿王11》心得报告

看完了视频,我的心得是: 作为圆融道的行者,在很多和人相处的时候,别以“理”论对错,更多时候,要用“生命”去和他人沟通。像法师讲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真理”,如果我们在和人沟通时,如果只从“理”出发,就算自己的那套真的是真理,别人也不会接受。说到底,这个“生命”,我认为就是“爱/慈悲”。法师说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因为有众生,我们才能成就菩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应该把“生命”完全投入在和每个众生的相处上,才能达到真慈悲。

法师提到一些人格性法身的事情时,让我想到:我们是用爱心来实践宗教,还是用思考或道理来实践宗教?当我们用爱心实践宗教时,那就是人格性法身的体现。相反地,当我们用思考和道理来实践宗教时,我们就沦为了自认高尚的判官,拿了一堆道理到处把人当犯人来审判,搞到鸡犬不宁,人人厌恶。很久以前的我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改了很多,因为知道这个道理,但习气任在,有时会不小心陷入这种状态,必须警惕。说到这里,要反馈的是,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要慈悲,就要压抑自己,牺牲自己。我学到的是:慈悲=自己很重要,而众生和自己同等重要;爱自己,也以同等的爱心来爱众生。

法师也说,要捡回对生命的信心。我认为法师说这句话,是因为只有当我们对生命有信心后,才能毫无保留投入所有生命,展开自己的大悲心,在众生界打滚时,也不会再去找地方躲了。法师也很务实地说出普遍大众心理和地球物理的局限,在落实“慈悲”时会面对的亲疏远近的障碍(我上司曾用这个点来反驳我说慈悲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当法师说出大悲心行者就是让晃动的船不再摇动时的这个比喻,我眼前一亮,让我恢复了大悲心是可以被落实的信心!但这个真的蛮挑战,因为人性普遍在做一件事情时,如果做得好却没被嘉赏,很难会坚持下去,因为追求名利的心在现代极度容易被煽动起来!虽挑战,但也唯有真干而已哈哈。也唯有真正做到慈悲,才能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接下来,法师提醒了宇宙和我们生命一体的生活实例,那就是如果自己一早起来,心情低落,那那一天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灰暗无望的。相反的,如果自己那一天的心情很好,那么自己那一天的世界就会非常阳光,看到的每件事都是好事,看到的每个人都是好人。所以要提醒自己要让自己每个时刻过得有生命力,让世界因为自己活力起来。修行不外是要让自己的生命能量持续提升。菩萨道就是要让自己有能力启发众生,让众生能找寻生命的价值&意义,目标&方向,存在&真相。


【请问你如何让自己提升生命能量启发众生呢?】

家立《十大愿王10》心得报告

你是个生命,还是只是一块肉?
法师说,在大自然的平衡里,如果用心观察,就足以见佛了。说白了,见佛其实就是见到生命及生活中的美,并抓住这份生命力的感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就能看得出一个人能不能见佛。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的点滴里,都是穷尽自己,把生命的所有放进去,那就能见佛,因为当我们展现出自己的生命力,才能和其他的生命产生撞击,把正能量传开来。因此,才说生命是连接的,大家都是生命的共同体。除此之外,穷尽自己的生命力,才能很容易地放下,不执着,心量更大,包容力更强。当和周围其他的生命真正连接时,也就同时成了“化生”,无所不在的化生。

法师这里也说,如果自己看到的70%都还不是化生/化身,那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样的状态的人就是俗话说的:“不如意者,十常八九”的人。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不如意事其实不需要多,一件不如意事就能把他们盖过去,而这也是化身,不过是地狱化身。法师讲到这里时,有惊醒了我一点,因为突然发觉自己好像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件不如意事,就会耿耿于怀,好像俗语说的: “把白纸中的小黑点看得像轮胎这么大”,那天的心情就不言而喻了。

放下烦恼,随顺而转
法师提问,当人家讲一千句话时,我们到底是捡起正面的那句话,还是负面的那句话?作为圆融道行者,听到好话/劝告/建设性批评,就要马上捡来用;听到不好的,不要介意,这样才能向阳。同时就是要训练自己,当很讨厌一个人时,越要从他身上找到一个优点,包括他说过的有用的一句话,只要能坚持看他的好处,找出那一毫之善,那自己的命运就会改善。这让我想起圣严法师的正面解读,逆向思考。用这样的方式生活,不仅没有敌人,心量也会很到,能承事供养一切众生。

在视频里提到的几个经偈,虽然没有很直接的生命体验,但我听了后有振聋发聩的感觉。我想在这里写出来,作为警醒自己之用:
1.于诸病苦作为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2.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3.譬如旷野沙渍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

同时,做每件事,记得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对得起众生吗?
2.我对得起三宝吗?
3.我对得起因果吗?


【行者,您的答案是?请分享,谢谢。】

2018年3月13日星期二

家立《十大愿王09》心得报告

看了《十大愿望09》的视频,我的疑情增多了一点点。这和华严经是否真的出自于佛教有点关系。如果像法师说地如此美妙,但到头来华严经不是佛说的话,那就会有点一场空的感觉。我想也先跟着做,跟着修吧,因为这些日子里的拜佛功课也比较有效地让我放下个人喜好,做事也比较圆融了。当实修起来,真相就会大白。
现在写写法师触动了我的一些点。如:事事无碍的境界讲的其实就是讲人情味。佛教里除了说空性,更会去讲人性,再来去探讨人情味,这也就是圆融道的修行方法。法师说学华严,就不能有宗派门户之见。学华严就是要把包容一切的气度和心量培养起来(“讲到”和“做到”则后面再谈)。我们不能老是看不惯别人,自视甚高,排拒他人,老是自己(或自己宗教)才是最好的。人格性法身的培养,是要在打开心量后才能开始;而我也深深赞同法师说圆融道的修行着力点是在忏悔上。我本身的我执是很重的,每次做错事情都没有办法低声下气地认错,内心是很不甘愿认错的。可是开始进行拜忏后,我比较容易认错了,面子可以比较轻易地放下了,看的事情也比较透彻,由“我”这个角度出发的观点也减少了。忏除业障真的很重要,我认为是打开心量最快的方法。心量打开后,也比较谦卑,也容易接受法师说的:“只要对方能够启发众生,生命之觉悟,不管是不是佛教,都能随学。”但对于法师说的:“推崇自己时,从不毁谤别人。”,我则是有点保留,不是说我们会毁谤,但在和人解释宗教信仰的不同时,我们总还是会把自己信仰的殊胜之处指出来,免不了会有点说到对方的不足之处,所以只能尽量避免去说不同之处而去赞扬相同之处。心量打开后,也才能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与无情,同缘种智”的境界。法师说的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开解我一些迷惑,因为我以前有听净空法师的华严讲说,内容也一直有提到众生共同体,但我一直觉得很玄,总是有点不对劲。但经法师解释说这其实就是众生之间互相对彼此的生命启发时,我恍然大悟,法喜充满。
另外,我看了视频才知道大藏经竟然用了90年才完成编撰,经历师徒孙三代,而且里头有散尽家产,自断手臂的坚定意志持续推动才完成的。古人的发心,我只能赞叹,并自叹不如。回想自己很多事情都得过且过,喜欢拖延又懒散,可是又发愿要行菩萨道,究竟自己几时才能像这些大德前辈们为众生福祉坚定不移地持续奋斗呢?“做得到,才是真修行”,这句话,要时刻提醒自己。加油!!!

【是的,知道不算,做到才算。继续努力。】

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

家立《十大愿王08》心得报告

忏悔不仅要诚心诚意,心量也要扩大

法师说,再怎样的诚心,如果只是在那小小的心量里去做,效果不会显着。忏悔改过这码事,在我天天遇到我上司时,我上司天天就会提出和我说。我本来以为自己的心量不会太小,但上司却几乎天天说我心量窄小,容不下别人对我的批评,甚至为了逃避批评而沉浸进入自己的世界,封闭掉外界。也正好验真法师说的情况:我认为对,可是他也认为对,搞得事情不顺。这忏悔还真的很难,道理上好像都说无论怎样的批评或建议,都应该认真倾听,有的就接受,没的警惕别犯。可是心里就是吃软不吃硬,客气的就接受,不客气的就当成是人身攻击,或把事情归咎于沟通上见解的分歧,而去岔开话题。现在反省回来,我其实每次上司提出这件事时,我回到家都没认真思考到底他说的事情对不对,因为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没问题。想着想着,自己的心量确实很小,惭愧。我近来开始督促自己拜忏,以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放下自我,打开心胸,希望心胸越开越大,像佛菩萨那么大。阿弥陀佛。

Q: 随喜功德,难道就不批判了吗?
根据法师在视频里举例随喜台湾总统的例子,我想问如果随喜了,那么需要批判的地方,是否还是要说?其中会不会互相矛盾?因为对事情好坏的评断有时会陷入主观。


【知道了要去做,心量才能扩大。真随喜功德没有批判的心。】

家立《十大愿王06》心得报告

成佛是要在红尘中翻滚的

法师说要成佛就得下海,要在红尘中翻滚,只要还有片刻要找地方躲,就无法成佛。法师这么说,当然和行菩萨道有关。这次探讨的“恒顺众生”,也是行菩萨道时,都要时刻提醒自己的一个观念。我本身其实相当自我封闭,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心里非常害怕受到伤害,尤其是自己的自尊。所以往往付出的心力点到为止,不敢付出太多,担心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可能会受骗,可能人家不是真心对待,可能因为无常对方移情别恋。自己也不想承担,只想舒舒服服地过一生,没有太多责任要负。没责任要负,就不会有机会搞砸事情,就不会受他人的指责,那么自尊就会被好好地保护起来,哈哈。

曾经有段时间我都在躲,不愿意去承担额外的责任,如佛教活动之类的。可是后来发觉于事无补。烦恼的我依然烦恼,甚至有增无减。我发觉除非我父母不在世了,自己也搬到深山与世隔绝,否则只要还是与社会大众相处共事,自然就有责任在身。之前的不愿意,也无形中助长了自己的逃避意识,工作上的职务,对家人的责任也无心理会。

最近我做了一些改变,不用大脑去想,敢敢地承担了一些活动,发觉其实每个活动真的就是一场修行和考验。法师说过的东西,身边朋友和阅读书本时提醒的东西,只有在真正去和人互动时才能实行,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同时有机会当场改过,练习放下自尊和自我。惟自我放下以后,才有能力开始体会大悲心。那层自我保护意识依然很重,但看到的时候,就能慢慢一层层剥下。现在要做的,是要先勇敢面对,去承担。第二从中开始用生命去碰撞,去捡回对生命的信心,三来提炼大悲心,后而成长菩提心,最后成无上正等正觉。


【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方法对治,那就继续吧,加油!】

家立《十大愿王05》心得报告

真心供养

法师强调供养要用清净心,用真心。这让我反省到说我在生活中不时会有的虚伪时刻。为人服务是一种供养;真心对待人也是种供养;认真做事也是一种供养。所以说回自己时,平时我处事待人不见得是真心在做,蛮多时候只是一味想要把事情做完,完成任务就好,真心这码事敷衍过了就算。其实自己也没发觉这个性习,是上司提醒后才发觉的。在过后的处事待人时,也真的看到自己这个习性不断上演,改过真的很难。

会先去尝试法师教导的方法(时时供养佛法僧),因为这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记得供养。如有改变,在下一次的功课会分享出来。


【改过习性的难处在于知道却做不到,所以要更加努力。祝福你时时用上方法,加油!】

家立《十大愿王04》心得报告

法师在视频中提到的那个追逐蝇头小利的那位司机时,我隐约就知道那同时也是在讲我了。之前,自己就有发觉我对付出这码事(尤其涉及到金钱),时不时会禁不住去计较的。好像以前大学时,因为有驾车,同学们会要求搭顺风车。刚开始载的次数不多,心里还能接受。慢慢地随着次数变多,心里就开始计较,说我载这些人,从中我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我甚至会对那些没给予我回报的人给他们看我的脸色。从中发现自己说要去帮忙人家时,目的并不单纯,其实想要受人家欢迎,以讨人家欢喜,才是自己的目的。由于动机不纯,做久了,如果受人欢迎的目的没有达成,就会想要其他形式的回报。

同时,出来社会工作后,真心觉得钱难赚,所以生活中就会像法师讲的那样,拼命往蝇头小利里面钻,希望累积更多财富,又偷懒不想更努力,真的是用心在造业。造了业后又后悔懊恼,可是懊悔后又把事情抛诸脑后,故态复萌,陷入无止境的轮回。

另外,法师讲到供养具时,发觉自己没有真正地把三宝放在第一位,在佛法修学上和生命的改造上,态度得过且过,不尊敬自己的生命。

期许自己把以上习气(讨人家欢喜的人格,只求回报的人格,慵懒占小便宜的人格 & 得过且过,吊儿郎当的人格)去掉,做个有用的人。


【看到了自己的惯性,先忏悔,并发愿行动,才有机会改变习气。】

2017年11月11日星期六

家立《十大愿王07》心得报告


这次的心得算是综合我自己近来一些听回来(包括法师这次的演说),看回来,及自己一路走来所得到一些感想和启发。

我十四岁正式学佛。至今,发现自己其实没多大的长进。本以为自己和佛法结合地很好,可是出来社会工作后,慢慢地用不上佛法。原来出来社会工作以前,所面对的都只是鸡毛蒜皮,还没能考验到自己对佛法的掌握,对生命的信心。都怪自己三分钟热度,没好好精进,对佛法的掌握不稳。面对工作生活压力时及其他不是学佛的人所带给的挑战和疑问时,就开始怀疑了,因为所学的和所做的无法契合,用不到在生活中,搞到身心疲惫。偶尔也会发觉自己学佛好像也只是变得像民间信仰的追求,要求得好福报,不要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无法品尝佛法更深层的甘露,堕入惯性和轮回。就好像之前听了法师的演说后,隔不了几天就开始忘记了,回复之前的惯性。

这次比较被启发的是法师说的:修行是要完全投入,像游泳这样,要全身下水才做得到。如果抱着“修修看”的态度,多半一事无成,浪费时间。这算是有说到我目前的状况。放工回到家,计划好要看的书,要做的修行功课;在脸书和You  tube前都只有俯首称臣的份儿,自己堕入懒散的惯性,障碍自己。而且发现自己因为不太喜欢目前的工作,所以做事情都以做完就好为目标,不会主动关注事情的细节,也没好好认真去做,从中我感觉到浪费好多的生命。为何我不好好地活在当下,享受工作学习的那一刻呢?

另外,法师说:  正因为事理本来有碍,所以才要修行,达到理事无碍。原来自己以前的观念都有问题的。学佛人一个通病就是学佛了过后,有意无意地成为了正义魔人,或以为自己“开悟”了,以为已经到了理事无碍的境界,障碍应该一扫而空。所以遇到困难时,就开始怀疑佛法,认为佛法没有用。

殊不知这才是障碍的开始,是修行的开始。

听了这次法师的演说,我会在郁闷时,不想太多,直接拜佛,看看效应如何。

祝福大家。

【是的,以行动去代替各种的想法,把前三大愿及忏悔业障踏踏实实的实践出来。再分享其效应。】

2017年9月12日星期二

家立 《十大愿王03》心得报告


好同事还是好同修

法师在课堂里说到同事和同修的分别,有打开了我的一些视野。回省自己,本身的意愿其实是要当一位好同事,却好同事和好同修不分,以为好同修就是好同事,结果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只做到好同修,没去做好同事。结果当不上同事,心里就起烦恼。听了法师一席话,感觉安分做一个好同修也不错,好好地历事练心,同样能够训练自己理事无碍,心里的不平衡也就消失了。


【行者,看到了自己可以修正的部分就行动吧!过后也跟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2017年8月7日星期一

陆家立《十大愿王02》心得报告


爱解释,乃无间地狱因

听到这句话,我就对号入座了哈哈。在工作时,我老板老是说我自我很重,不能当下承担和认错,一直在转移课题和解释。我也停留在知道,可是没有当下行动,老是告诉自己等我等下回家消化吸收后再说。就像法师说的,只要你等一下,就空过了。结果这些日子里我和老板的互动和沟通就一直在恶性循环,他说我不对的地方就一直不断讲,我就不断一直说我知道了,转移课题,解释,同样的模式一直不停循环,造成大家的痛苦。最快的方法就是当下忏悔,我今天就用这方法。

别做学者,要做行者

一直很惭愧的是,我时常停留在学者这个阶段,很多时候只是在背术语,知道解释而已,没好好去当下实行,去体验。感受最深是在别人问我关于佛教的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我都只能片面以学术解释来解说,自己深刻体验的不多,离教化众生什么的还远的很。要做行者,把一天该做的事好好做,把技术面搞好,这是法师在这影片给我的深刻提醒之一。

【行者,知道了自己的缺就行动去修正,最好忏悔的方法是108拜,先结界每天108拜吧。发愿每天踏实的过,如说修行才会有所体验才能分享佛法的好。】



2017年7月22日星期六

家立《十大愿王01》心得报告

向内无所求,向外无所得

这是当头棒喝的一句话。老法师会领悟出这一句话,我相信是因为这句话就是行普贤十愿的大基础。在行普贤十愿时必须不断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才能圆满地,平心静气地把普贤十愿落实在生活上。

虽然之前学佛时,都有聆听过关于不要用得失心来做事情的开示,但是习气使然,又缺乏早晚课的自律薰习,在做事情时,得失心依旧发作,心理自然不平衡,会心疲力尽,然后就会找借口逃避,不能当下承担错误。

在此发愿,以这句话作座右铭,记在心里,推动自己持续在菩萨道上前行。



【发愿后,也可做108拜忏悔业障的功课以坚定自己的心在菩萨道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