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4 刘鏸赪”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4 刘鏸赪”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8年4月6日星期五

鏸赪《十大愿王13》心得报告

请佛住世+请转法轮=爱教护法

每一回听常闻法师的开示都深深触动我的心。我感受到法师那爱教护法的情操及对《行者培训营》永续经营问题的憂心。然, 法师那攝受力就如磁铁般牢牢吸住了一群行者成为助教及传灯助教, 对于接班人的问题其实不大。

个人认为让行者先参加行愿茶会再参加《行者培训营~和合的修练》是一个明知之举, 因为我们在行愿茶会中所学到的修行方法可以在《和合》中进一步体会与验证。感恩自己是这个改变的第一批受惠者。

""""的生活中往往让自我迷失了方向。我发愿继续上行愿茶会以便能继续向师父, 助教及其他行者们学习, 因为再忙也得与生命约会。

我其实很享受与人分享我的经验与故事, 我更 "享受" 写心得报告。现在得知写心得报告也是请转法轮的一种方法, 我就更有动力去写报告了 (一笑)

我看到本身处在的佛教组织的一些结构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但因为工作忙碌, 无力去承担更重大的任务。目前, 我只能发心去做好佛学班助教一职 。一步一脚印, 只要把重量放下去, 将会让更多众生的生命有所提升。当因缘成熟时, 我愿去承担更重大的责任。

【行者,祝福您有愿必成!配合忏悔业障和随喜功德让心量扩大,爱教护法的心必能持之以恒,加油!】

2018年3月13日星期二

鏸赪《十大愿王12》心得报告


不知不觉已来到了完结篇, 师父已完整的讲述了菩萨十大愿的内容。心中某些疑问, 也在这集找到了答案。

从认识华严到修持圆融道短短半年的时间, 我获得许多福报及善知识的显现让我更加肯定自己的修行方向正確。其间也碰到一些挫折, 重重打击我的信心, 让我心灵受伤。我不明为什么我用心去待人处事但有时却没有得到相等的回报呢? 另外, 我觉得我花了许多时间去与人沟通及圆融,用直接的方法不就更加有效率吗?

我原以为普贤行愿就是去实踐那十个大愿, 但这次的开示让我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普贤行愿就是让众生找到生命的本质, 进而啟发众生的觉性。

看完了《十大愿王》, 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人生的意义就在修行。修行就是善于用心去做人, 念念踏实的去生活就这么简单。只要踏踏实实的去做, 就能达到慧命的完成。

修圆融道有何收获? 除了自觉效率降低了之外, 我获得了更多的友谊及良好的声誉。


【完全投入认真修行直至理事无碍,心量将无限扩大,届时自能放下个人对情感的执着。继续努力,祝福你。】

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

鏸赪《十大愿王11》心得报告

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正觉。

这句经文中提到了一个重点即菩提属于众生,发菩提心就是发度众生的心,如果没有众生,就不能成正觉。因此行者必须去接触众生,与他们互相磨合, 彼此的生命才能有所提升,有所成就。

那么如何去恒顺众生呢? 師父所提到大菩萨用迂迴的方法去行菩萨道而不是直接去做让我有所领悟。我目前的工作能让我去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只可惜这些布施,利行只属于人天道,我还停留在一个一个去救的階段呢! 唉, 如何才能做到令众生啟发觉性,令众生界尽呢?

前面所修的一切功德, 皆需回向于虚空界一切众生因为当我们的心量扩大到这个境界的时侯,我们与法界将成为一体。但是, 我发现自己还有分别心,都先回向亲人才到其他众生,所以还得继续努力扩大心量。

我非常明白因缘生,因缘灭,一切的发生只是提供我们修行的机会。情境不转,心转的道理,但有时很难做到。例如我的工程部同事做事慢吞吞让整个工程的进度被拖慢而设计师又无法交出另人满意的作品,让我对未知产生恐惧。我明白一切障碍我们提升生命品质的皆是业,必须勤做108拜去消除业障。

写完报告后夜已深但我还是迫自己去做108拜后再入眠。因为我深信行动力的重要性。



【心若平等,众生生命里有我,我生命里有众生,自能找到方法启发众生的觉性。祝福你。

2018年1月6日星期六

鏸赪《十大愿王10》心得报告

这期的师父开示让我有很深的感觉。师父所描述的真实境界(开悟的境界),我也偶而感受到并生法喜,仿佛自己就活在極乐世界中。但那法喜的感觉并不永恒, 很快又回到“现实” 中。那真实境界只出现在当我一个人放空, 心淨及无烦恼时, 但忙碌的生活往往让人迷失自我。

2017年即将接近尾声, 我乘此机会检试自己过去一年的“修行”是否有做到“恒顺众生”。如有, 我是否又有用菩提心去做呢?

今年初, 我被安排负责两项特别项目,即策划新公司的展览厅及主席个人博物馆。我对这两项工作完全没有经验但也无法不接此任务。但我深信这高挑战任务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平台,因为需在菩萨海会中去与各方菩萨圆融, 学习放下成见与分别心,好好的去聆听,欣赏及接纳别人的见议。除了听別人的意见, 我也分享自己的看法但并不介意别人是否接纳己见。慢慢的我领悟到很多事情没有对与錯,好与坏,只是观点不同而已。我也发现自己在不自不觉中变得柔软, 连“敌人” 的见议 (对他有利) 也能接受。

对于无法掌控的事情, 我只好念念踏实, 努力地做好每一个細节, 把重量放下去就对了。这个工程将在農历新年前竣工。届时, 我再分享修行心得。

2018年的新年目标如下:
-    发菩提心并以大悲水(普贤十大愿)来饶益众生。
-    学习把心量无限扩大(从发掘“敌人”的光明面开始)
-    继续108(努力不间断的去拜忻并永不複犯)

最后, 我发愿要活得有生命感并继续用菩提心来恒顺众生。




发愿要行愿,祝福你有愿必成!】

2017年12月16日星期六

鏸赪《十大愿王09》心得报告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巳参加 "行愿茶会" 五个月了。当初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参加 "行愿茶会" 但没想到竟然能保持100%出席率的记录,真感恩一切成就这份因缘的人事物!
师父说圆融道来到第七愿 (请佛住世) 已经圆滿。接下来的三大愿只是圆滿再圆滿, 向无限扩大至重重无尽。自从参加了行者培训营及行愿茶会后, 我一直都有把所学的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上。
师父的开示让我明白到 "请佛住世" 是通过印经书及请法师讲经说法来把佛陀的教诲留在人间,就好像请佛陀来到世间一般。
办活动时, 我们通常都会首先考虑邀请有知名度的人士成为嘉宾, 因为希望通过他们的知名度及攝受力来吸引更多大众参于活动。而自己去听佛学讲座时亦是如此。师父提醒我们 "修行不要有情执",  我必须作出改变, 把心量扩大。凡是 "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能启发众生生命之觉悟) 的都值得我们去赞叹及学习, 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常隨佛学。
昨晚与从澳洲回国的老同学聚餐,听她分享如何通过学佛, 吃素及中医治疗让自己 "起死回生" 的经过, 让我受益良多。我觉得她的故事也能让许多人有所啟发。素人的故事只要能身欲利乐一切众生,我们都该随学。我会在行愿茶会中分享更多她的故事。


【很好。常随佛学是随着佛陀学习。】

鏸赪《十大愿王08》心得报告


师父说“隨喜功德”是随喜别人的功德面, 不用理会别人的罪恶面。能夠跟我们相见的人, 都是有福报的人因此要对他们随喜功德。对我而言,随喜他人的功德并非难事, 特别是我欣赏的人。

在沙亚南佛学会中有许多行者的付出是让我肃然起敬的。其中一位是莉莉行者 (中文佛学班教育主任) 。她为了改革中文佛学班, 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更不惜停职一年来编写教案。我深深被她那份对传播菩提种子的热枕感动而加入佛学班成为助教。而另一位让我感到赞叹的是秀梅行者。她为了提升佛学会志工们的生命品质, 2015年扛起办志工培训营的重担。她的爱教, 护法精神让我随喜, 而我也是在当时第一次认识鹤鸣禅寺及随后促成参加行者培训营及行愿茶会的因缘。感恩他们让我的生命品质有所提升。

传闻法师为了办《普贤行悟菩提》佛曲弘法会, 特地二度带领《称赞如来》的筹委们远赴峨眉山朝圣,实地观摩及收集资料。师父的爱教, 护法精神太令我赞叹。

当我在想随喜不太欣赏的人是否有难度时, 考验来了。今早, 主席找我为他写演讲稿。因为首相是开幕典礼嘉宾, 主席要我多写支持政府及赞美领导的话。当下心里实在很纠结 (意识形态在作祟) 。我这样写对吗?有益众生吗?会有负面效果吗?师父叫我们只需随喜众生的功德, 那我只需要看首相的功德面,赞美他, 为他 "拉票" 吗?唉, 的却是有一定难度的。

圆融道的修行法门是要我们学习把心量打开并无限扩大。我要学习把自己的心量打开, 去接纳别人的优缺点及赞美他们的功德。随喜功德,就是训练自己把心量开阔的好方法。

【知道不算,做到才算。继续加油,祝福你。】

2017年11月23日星期四

鏸赪《十大愿王06》心得报告

用供养来填满生命空间

众生修行为何要“广修供养”?何为真供养?原来“供养”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自性善根”并要广泛的去做。而供养则必须通过供养具供养,再加上法供养才稱得上是“真供养”。道和法师的开示让我明白了如何提疑情, 如何用七菩提分来验证自己的修行是否得法。原来不需要七条都同时做到。“如说修行”, “利益众生”及“勤修善根”这几项我有信心能做得到。最重要是以诚心去供养(法供养) 并用供养来填满生命空间。

上星期六, 在路边摊买午餐时看见一位顾客(驾豪华车) 与小贩讨价还价, 还要求“买一送一”, 当下心里有点难过, 但又无能为力。过后我一直在想如何能尽我的棉力幇这些在生活边缘中挣扎的小贩呢?感恩在行愿茶会中让我有所领悟,下次如有此因缘, 我会买下那些未卖完的食物, 以让小贩能提早收挡回家休息。然后,我会把食物与其他人分享, 这也算是利益众生吧!

在《和合的修炼》中领悟到我们今日的成就都是别人的成全。因此, 我也要学习如何去成全别人, 让众生的生命品质有所提升。当下结界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通过法布施) , 例如接受大学生的访问及去大学进行讲座分享等。当我真正去实践后,我发现有许多善缘及善知识的显现。太不可思议了!


很好,继续。

2017年11月11日星期六

鏸赪《十大愿王07》心得报告

这次的开示, 我听到心坎里去了, 非常有感觉, 仿佛看到黑暗的尽头有一道曙光。我也终于了解到为什么多年来自己的“修行”还没有一点成果 (悟道)。原来“尽力未必得力”, 关键是我没有用上心法, 没有做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无明 (,,) 让我们不断的造业及在娑婆世界中轮廻。 因此必须透过“忏悔业障”来时刻检验自己的身语意业, 如有业相显现就去忏悔。

不久前,我部门有一名“很有个性”的员工因某些不满而离职了, 最近又请回另一名相当有“个性”的新员工,让我十分头痛。上了《和合的修炼》后, 我找到了与这名员工“和合”的方法。在这次的显现中, 我看到了“因果”与“轮廻”。因为上次的事件处理得不夠圆满, 所以再显现一次让我好好从中学习。我必须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去让事情圆满结束, 再诚心去做108拜忏悔业障。

凡是障碍我们继续提升生命品质的习气都是业障, 所以我要忏悔及清除它。自觉自我要求过高又没耐性,所以结界对家人多包容 (不过多期望), 不再轻易的对他们动气并通过进行家庭华藏工程以提升生命品质。

我时刻提醒自己“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当我明白这道理后, 就不再那么执着于一些人事物因为“诸行无常”, 也不必苦苦的去追逐名与利因为这一切都是虚幻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修行, 修心再去渡众生。彼岸就在不远处,继续储蓄资糧往那道光的方向走吧, 行者!


【找到了修行的方向,那就踏踏实实的行,然后再跟大家分享你用在生活上的例子。】

2017年10月8日星期日

鏸赪《十大愿王04》心得报告

从这集的师父开示中我认识了两个新概念:“赞叹如来”和“菩萨海会”。

师父说要在平淡中看到偉大,去歌咏赞叹,才见功德。原来“赞叹如来”不只局限对诸佛菩萨的赞叹。我仿佛当头一棒。师父教我们从生活中去发掘性德, 然后把它放大并加于赞美。在公司里,清潔工人是最被忽略的一群。很少人会察觉他们的存在及对公司的贡献。但我觉得每一个人无论在任何的工作岗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要先从赞美清潔工人开始做起,每天简单的一句问候,一句谢谢,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及被重视。这小小动作已足于让他们眉开眼笑, 我也感染到那份喜悦。

人间是众生修行的好道场而修行就在生活中。“菩萨海会”这个概念让我了解到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带着不同的习气),他们都是菩萨的化身。上回分享中提到自从开始108拜后,察觉有许多业相显现,例如有小人在背后捣小动作或用旁门左道来争东西等,让我心生烦恼。当我了解到任何的示现没有对与错,佛陀教我们要去圆融后,我决定放下我执,不再与同事对立,换位思考。属于我的东西没人能夺走,不属于我的也不能强求。任何的因缘皆是一种学习,就当作菩萨化身来考验我吧!过后,我试着把“敌人”观想成观世音菩萨,不知不觉我已放下心结并能对他微笑。太不可思议了!未来,我要去发掘“敌人”的优点并加以赞叹。

继续行愿,继续108拜, 无有间断。我一定能做得到。


【很好,能把身边的人当成菩萨,能把困难当成考验,就能帮助我们扩大心量。】

鏸赬 《十大愿王03 》心得报告

这次的影片有点深奥, 我看了几次才有一点概念。

海云继梦法师在开示中再次强调修圆融道的方法,即"活在当下" , "念念踏实"。只要能做到念念踏实,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也能到达極乐世界。如何修这个圆融法门呢?师父告诉我们先从拜忏开始。我深信这个"踏踏实实" 修行法门能让众生离苦得乐,只要我能努力的在技术面上(诵经,禅修,拜忏) 下功夫。

师父说"众生业" 及"众生烦恼" 是可以通过修行而尽灭的。有业相时,就去拜忏(108拜)。如果有业障但不愿忏悔, 就会一直生生世世在三界中轮廻, 苦不堪言。而烦恼很多时候往往是自找的, 把"我执"去掉, 烦恼就会隨之消失。那该如何去除"我执"呢? 乖乖去拜忏吧!

之前我曾诵读《地藏菩薩本愿经》为家人消災祈福,但无法持续因工作太忙碌。相比之下,108拜简单的多(只需十五分钟)。既然有这么好的消业方法,我找不到一个让我拒绝行动的理由。如说而行,108拜已成为我每天的功课。

我要做个精进行者,通过行愿茶会这个善缘,让"正念"填满生命空间。念念活得踏踏实实,无有间断。身语意业不要停止,永无止尽向前迈进,超越, 迈向未知。

结界:
每天的功课, 做108拜来消业障。

心得:
从第一堂课(7月22日)后便开始做108拜。经过几次的108拜, 我可以感觉到那"踏踏实实"的境界。一边口诵《普贤十大愿》, 一边清清楚楚的做每一个动作, 没有妄想。108拜后, 心情平静, 头脑清晰。


【持之于恒,滴水穿石】

2017年10月2日星期一

鏸赪 《十大愿王05》心得报告

从小到大,在我的观念中对佛菩萨的供养是很形式化的。除了每日以香与清水供养外,就只有在初一, 十一五及大节日时才买鲜花,水果与糕点供佛。师父的开示让我大开眼界, 原来供养的層面那么的广, 也可以那么的“天马行空”!

师父说要“上妙供养”即用真诚的心去供养及通过媒介来表达。理解到上妙供养的意义后,我开始很用心去选供养品。每当我看到一些赏心悦目或让我起欢喜心的水果或食物时,我就会买来供养佛菩萨。选择供养品时也很细心地去挑选, 不再是形式化地去做, 也不再货比三家后才去买。

师父以“咖啡理论”来分析供养具的重要性很能让我产生共鸣。因我本身很爱喝咖啡,所以对咖啡的选择及所用的杯子都有一定的要求。品尝咖啡从欣赏杯子,拉花,香味及气氛开始,每一个环结都能影响咖啡的味道。这感受也让我领悟到选择供养具的重要性。因为当我欣赏供养具,供养品时,心香已经开始供佛了。

我察觉到自己的念力不足,还未能做到“随时随地提起”。虽然在供修时用餐前都记得供养佛法僧但一个人在外用餐时就往往忘记了。我时刻要提醒自己把它养成惯性,让菩提心不退。

最后,师父提到修“法供养”最殊勝但我不很明白如何提疑情及用“七菩提分”去检试自己的供养。因该如何去进行呢?


【每当以供养具供养时提问自己有否做到“七菩提分”所提及的内容,那就能让所作的供养具备法供养了。】

2017年8月5日星期六

鏸赪 《十大愿王02》心得报告

延续上回常闻法师的开示,这次的影片还是強调"行动力"的重要性。

海云继梦法师语重心长的强调说:"修行的成败在于行动力。一般凡人都有一个通病, 就是过于运用大脑。凡事都用大脑去分柝, 去理解, 但往往了解后就结束了。因此,佛法应採用"生命取向的模式",即修行要讲到做到而非如学习般停留在"知道"的階段 ("大脑取向的模式")

师父提到另一重点: "有业相就去拜忏, 不用多解釋""爱解釋"也是"业"的一种。如果我们不把这个"爱解釋"的习气改掉, 就永远纠缠在这"业"当中, 苦不堪言,仿如活在无间地狱般。

最后,师父通过香乐老人的例子告诉我们: " 每一个凡人(等法身)也能成道, 只要大家一步一脚印, 踏实去做" 。修行其实就是 “活在当下" 。不需设定长远的目标及计划, 只需 " 念念踏实 " 去做, "技术" 面上努力, " 工程" 面必有成就。这就是"圆融道"的境界。

"未来,是由现在组成的。所以,要先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踏踏实实走好每步就可以了。"


【知道后就要付出于行动,透过每天做108拜功课,在生活中改变惯性,下次的心得报告就写下行动后的状况。】

2017年7月22日星期六

鏸赪《十大愿王01》心得报告


我心中一直有疑问: 为什么行愿茶会要上《十大愿王》之一课?而《普贤十大愿》又有什么特别意义呢?

看完影片后, 被传闻法师的开示深深打动。师父娓娓道出《行者培训营》的缘起及筹办《行者营》活动期间所面对的各种挑战与机遇。以及过后为了办好佛曲弘法会而促成到中国峨眉山朝聖之因缘。

学佛多年,我还停留在念佛与禅修的階段, 从来不了解发愿的意义。感恩师父的开示让我真正了解到 "行普贤愿海能令法久住"的意义。

对于师父与筹委们为筹办佛曲弘法会而二度去峨眉山朝聖之举,真的不可思议。大家办此活动的认真程度,真令我汗颜。

在生话中,我们往往会面对许多人事物及各种挑战。只要我们能做到"向外无所求,向内无所得"便能开心过每一天。

《行者营》让我明白到"行动"的重要性。而这份"行动力"也成就了今天参加《行愿茶会》这份因缘。

当下,我发愿, 从今天开始做个真正的行者 -- "行普贤愿海,令正法永住"

【对了!发愿后就以行动力朝向目标,修行就如滴水穿石,持之于恒 ,一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