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正觉。”
这句经文中提到了一个重点即菩提属于众生,发菩提心就是发度众生的心,如果没有众生,就不能成正觉。因此行者必须去接触众生,与他们互相磨合, 彼此的生命才能有所提升,有所成就。
那么如何去恒顺众生呢? 師父所提到大菩萨用迂迴的方法去行菩萨道而不是直接去做让我有所领悟。我目前的工作能让我去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只可惜这些布施,利行只属于人天道,我还停留在一个一个去救的階段呢! 唉, 如何才能做到令众生啟发觉性,令众生界尽呢?
前面所修的一切功德, 皆需回向于虚空界一切众生因为当我们的心量扩大到这个境界的时侯,我们与法界将成为一体。但是, 我发现自己还有分别心,都先回向亲人才到其他众生,所以还得继续努力扩大心量。
我非常明白“因缘生,因缘灭,一切的发生只是提供我们修行的机会。情境不转,心转”的道理,但有时很难做到。例如我的工程部同事做事慢吞吞让整个工程的进度被拖慢而设计师又无法交出另人满意的作品,让我对未知产生恐惧。我明白一切障碍我们提升生命品质的皆是业,必须勤做108拜去消除业障。
写完报告后夜已深但我还是迫自己去做108拜后再入眠。因为我深信行动力的重要性。
这句经文中提到了一个重点即菩提属于众生,发菩提心就是发度众生的心,如果没有众生,就不能成正觉。因此行者必须去接触众生,与他们互相磨合, 彼此的生命才能有所提升,有所成就。
那么如何去恒顺众生呢? 師父所提到大菩萨用迂迴的方法去行菩萨道而不是直接去做让我有所领悟。我目前的工作能让我去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只可惜这些布施,利行只属于人天道,我还停留在一个一个去救的階段呢! 唉, 如何才能做到令众生啟发觉性,令众生界尽呢?
前面所修的一切功德, 皆需回向于虚空界一切众生因为当我们的心量扩大到这个境界的时侯,我们与法界将成为一体。但是, 我发现自己还有分别心,都先回向亲人才到其他众生,所以还得继续努力扩大心量。
我非常明白“因缘生,因缘灭,一切的发生只是提供我们修行的机会。情境不转,心转”的道理,但有时很难做到。例如我的工程部同事做事慢吞吞让整个工程的进度被拖慢而设计师又无法交出另人满意的作品,让我对未知产生恐惧。我明白一切障碍我们提升生命品质的皆是业,必须勤做108拜去消除业障。
写完报告后夜已深但我还是迫自己去做108拜后再入眠。因为我深信行动力的重要性。
【心若平等,众生生命里有我,我生命里有众生,自能找到方法启发众生的觉性。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