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6 叶小慧”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6 叶小慧”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

小慧《十大愿王05》心得报告

 法师以车子抛锚的事件,说出了许多在生活边缘挣扎的人们如何的造业。也提到在戏院外做卖话的小朋友和路边卖东西的人们,他们为了赚取蝇头小利来生活养家,所以常以较高的价格把物品卖出。在这过程中他们无形中用心地造了无止尽的业。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虚报几哩路的司机是取之不道,但是在戏院外或路边贩卖的人,他们也是为他人提供了方便,这怎会说是在造业?

法师也提到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计算,这也会造业。如果人们能够在这一瞬间看清楚了整个状况,就不会因此而起烦恼,也可避免继续造无止尽的业。要能够看的清楚,先要学习置心一处,进入瞬间的永恒,这也就是圆融道法门。以计程车司机与乘客这例子来看计算和造业这回事,我再想。。如果两人都以体谅之心去看他人的行为,而且在利益上取之有道,也得之有道,那会是计算与造业吗? 

在日常生活或团体办活动中,每个人会有不一样的意见与需求。如果我们是以自己的意识形态去评价他人或以对与錯的方式來看待,常常就会导致与他人对立,也把自己搞得好累。较好的方式是以圆融道来面对。佛法讲的是和合,是圆融。要学习发之内心去随喜赞叹他人的正面,而不是去评价他人的负面。这样的方式就能与他人好好地相处。

这个境界实在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要能做到对他人无所求,对他人之求又能心安,谈何容易? 

在办团体活动中,除非团员都有一个共识,以这共识为讨论点,以聆听欣赏的态度去看待他人的想法, 放下对他人的期待和自我,那就能离圆融近一些。


以身口意用心分别计较就是造业。修圆融道就是先把自己定位在佛的境界,不想那么多,不被凡夫意识行态框住,只是踏踏实实如说而行。做不到,就继续,总有一天一定可以做得到。


2021年5月7日星期五

小慧《十大愿王04》心得报告

几年前己听朋友说108 拜这回事,他说这拜忏对他目前不顺心的人与事很有効,多年累积下来的业障也能消除。那时的自己对这方法不理解也不相信。

参与了行愿茶会,法师就一直叮嘱我们要去做这回事。从开始的不愿意到后来的不防试试。。第一天连续做了30次,心跳加速,大腿,膝盖,背都感觉到痛。第二天,连续做了20次,大腿己痛的不能再继续。。第三天只勉强做了9次就放弃。第四天决定分三阶段进行,每次10, 还好顺利过关。第五天。。开始分五个阶段每次10拜,再计算一下时间,每阶段大概两分钟。。。完成了50次,背,腿又开始痛了。问自己:还要再增加吗?为什么要去坚持做这?

再继续了两天,是时候得交心得报告了。问自己:在拜忏中有什么新的领悟? 在生活中有什么改变? 至今还没有。。也许这短短的几天也看不到什么吧。


很棒!愿意放下想法,只是去拜就对了!刚开始的时候是可以慢慢来的,因为身体还不习惯。不用急,就跟着你的身体状况慢慢来,慢慢增加。“宁可短, 不可断”就对了。祝福你小慧行者,你一定做得到!


2021年4月23日星期五

小慧《十大愿王03》心得报告

 法师语重心长地告知:学佛不能只停止于明白知道的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把佛法用于生活中,这才算是行者。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就只是一个学者,对修行没什么帮助。对于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但是如果只是知道后而去做,不求了解做此事的意义,那就有点像是盲从。况且化精神时间了解后也不一定会因此而不去实行。

法师也引用一位老妇人的生平来指出何谓圆融。圆融的意思是指不对立,在曰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这其实真的不容易,由其是当我们感受到被他人的身口意所挑衅。法师提到老妇人三十八岁后“不脸红”,六十岁为自己买墓地等。有一点我好奇的是,法师是如何碓认这老妇人己成道? 何谓成道?

其中,法师也提到了修行; 修行是把当下的份内事做好,不要只是妄想而不做,只要每分每秒都踏实去做,就会有所成就。活在当下固然重要,如果能加上对未来有一些目标和计划,那生活就更美好些。


【知道了求了解並非问题,问题是了解后有没有行动?能把已了解的佛法用于生活中才算是行者。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就只是一个学者。我们要修行就要做行者。期待你下次分享行者心得。】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小慧《十大愿王02》心得报告

 传闻法师说到学佛的目标就是要成佛。以往我对成佛的理解就是~不理世间事,只一心一意地念佛经至涅槃。因为如此的理解,每当有人对我说起成佛这回事,心里就有不可思议的感觉。

法师提出了一个概念;所谓成佛,是指在生活中学习佛陀的待人处事之道。生活所发生的人与事,都提供了我们学习的机会。当我们面对困境或与人相处有疑惑时,我们要去问自己,如果是佛,他会怎么说,他会怎么做?

首先我们必须对成佛这回事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並以如实的方式去达成。如实是指知道了就去做,而不是只停留在想象或计划中。其实这说易做难,因为在做的过程中,肯定会面对许多的挑战与挫折,由其需要和一群人一起去做的事。我们是否能觉察这事带给他人与自己的意义,我们是否能应用佛陀待人处事的智慧,我们是否以"欢喜做,干愿受“的心态继续承担。。这一切对成事都是息息相关的。这也与行者培训所提到的“欢喜继续做下去”有相同的意思。

生活上有些人因为过于追求物质与名声而忘了生命的意义,也因此而制造了烦恼与痛苦。何谓生命的意义? 这真的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个特定的答案。

认同法师所说的,不管学佛也好,其他的学习也好,都要一门深入。


【是的,知道了就如实的去做,必会有所学习。就把学习佛陀的待人处事之道用在生活吧!期待妳下一次分享在生活上体验 “如果是佛,他会怎么说,他会怎么做?” 的学习】


2021年3月17日星期三

小慧《十大愿王01》心得报告

 传闻法师在佛青办活动的时候,发现到佛弟子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矛盾。有些佛弟子比较倾向于念佛,而能够把佛法用在生活上的少之又少。有些佛弟子比较喜欢禅修和念佛;喜欢禅修和念佛的就觉得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都专心地去念佛和禅修。而喜欢办活动的觉得他们不能够只是顾着自己修行,而忘了去推广佛教。在2003年,法师参加了生命教育课程,也从中找到了一个方案, 并且开办了行者培训增上课程。


开办了这个课程后,法师也面对了一些指责。有人说这个课程茶是盗版了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也有人说这样的心灵课程让一些佛教徒离开佛教。这些指责都是不正确的。

刚好那时候,传闻法师也参与了称赞如来佛曲弘法会系列4。他和一群佛友一起到峨眉山去朝圣,去拜见普贤菩萨。他们从中得到了很多领悟;他们知道,只需要不断的坚持着走下去,普贤菩萨一定会加持他们的。朝圣回来后,法师法师也答应开始办行者培训合和课程。

心愿茶会分为4个部:1普贤十大愿王。2禅修班。3。楞严新粹。4六祖坛经辩证。

行者培训营是要带着大家朝向行愿的圣道,帮助一切众生完成慧命。行者的使命是要行普贤愿海,令正法久住。行者的定义是:充满行愿力的佛弟子。在菩提道上,以自利利他的精神达到戒定慧的庄严和信愿行的圆满l

很赞叹传闻法师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佛弟子之间的矛盾,她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更积极地去寻找解决的方案。在推广课程的时候,虽然她面对许多指责,可是她没有因此而退缩。


【那就学习传闻法师的愿力,发愿和结界参与每一次的行願茶会,自己也学习这不放弃不退缩的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