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2.黎业苈”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2.黎业苈”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7年1月7日星期六

黎业苈《十大愿王16》心得报告

在这集师父解说到请转法轮。在请转法轮里师父说到要成就佛果是必需要菩萨海会的围绕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有对于这件事的觉性。当我们知道了就要请转法轮。就是要通过周围的人事物并且与他们不断碰触才会有所学习和自我超越。
我记得第一次去警局报案那时候什么都不会国语也很差可是当时想不要有后患就只好硬着头皮去警局。其实报案挺麻烦的。。刚开始就像平常一样警察边问问题一边打进资料还记得那警察戏弄我那时的念头是好我太嫩了。当时我以为进了资料就结束了结果被要求去另一边在审问那时我超无奈的时间也靠近12点了。排队也很久怎么将迟了还那么多人还是他们效率太好了?总于轮到我了我还很记得那时是我第一次被警察骂超失望的。其实第二次的审问是要详细的告诉地点之类的那时我对那地点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也无法很快清楚的告知那条路我也比手划脚结果警察他也开始不断的唠叨一开始态度就不好。说实话那次过后我对警察都没好感。记得第二次报案不同的地方也是一样的态度。对书本上教导说警察是为人民服务可是还是算了心灰意冷。不要为发生做反应更何况是过去的事情我在这的分享是想说我经历了这件事虽然有苦不过也让我学习很多看到很多与人的碰才能成长。

接着师父说到请佛住世。请人就有如来菩萨等。请法就是法透过个人表达出来也把心得经验与大众分享。所以我也决定分享这次的经验。在最后师父讲解并且描述了护法的过程提早发现危机的存在。很好的分享能理解到那难处让我能知道我所遇过的问题是很渺小。还有好多事情要学会面对发愿普贤力让我能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愿意与大家分享你过去的经验,除了可以让大家有学习,也能藉此看见自己的不足,继续改进。继续!】


业苈《十大愿王15》心得报告

在这集里师父解说到前进实修让我比较能懂得是不忘失菩提心,我们的觉醒在追求那生命止于至善的圆满境界,到底是如何?要随时的逼迫自己,鞭策自己。这都是一再地前进,检验,证明,再勘定,正确然后再超越。无尽的超越,超越以后还要再进行一段时间然后又在检验。若没有错再超越发现不对在修正,那时候已经进步了五六个步骤了,但是还要调整。绝对不要说我对就是对了。我有信心就是求证,我不怕错,错了就改,这就是要达到的止于至善。
这在生活中也一样,做任何事情是时刻的警惕自己,鞭策自己做每件事情都要用心谨慎,就如师父所说的检验是否妥当,证明是否行得通,再勘定是真确的。当完成后不要轻易的自满,让这次的学习经验到带到下一次让自己做得更好不断的提升超越。
师父说到人生没理念,这样可以,那样也可以,到最后都不知道干什么,要不然就是自大,坚持自大就是执着。我所要坚持的是那个理念,就是生命真理的理念,是否能够坚持? 这才是关键!
师父也说到了两个原则勤修清净波罗蜜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恒不忘失菩提心。你的人生,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再来就是说到我们迈向未知的过程里,迈向就是摸索,摸索的过程里。所有的摸索的过程中都是惑业及魔境,魔境就是陷阱,要懂得不受惑。而在摸索里一定有惑,要弄清楚。惑业魔境要弄清楚,那叫世间道中得解脱。

【对,这是师父所说的道理,你一定要行动去前进、检验、证明、再勘定,然后再超越】


业苈《十大愿王12》心得报告

在这集师父解说应如是知,应如是行。不是知道而是做,在整个的过程里一直叫我们去做,不能用大脑的推理的知识去求解,那个解释没用的。具足圆满是行不是知道就算了,是要去做自己去体验。这就是要产生智慧还是产生知识的差别, 是要用实践还是要用大脑知识记忆推理的差别。之前师父说的懂不算,做了才算。还记得以前在学院学习的经历,终于到了毕业的最终项目。同学们自行分组,过后就一起跟着老师给的标题想点子。在这期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当然有的人没想法也有的人想的太大,由于队伍里有比较强势的,所以我也变得特别的沉默了。终于决定好了有了我们自己的方向,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遇到很多困难,收集资料时间的预算都不是很理想。期限也越来越靠近了,渐渐地发现很多东西都还没弄好,就是理事有障碍吧。结果很多东西都特别的仓促地完成,但至少我们都一同实践了并完成。虽然在这整个过程里有很多不愉快的但我还是学到也看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相处,如何在一个队伍里一同完成一件事。在那次的经验能学习倒是要了解自己能力。师父说到若理想越大痛苦业越大,理想跟你的现实有距离就是你的业。师父只要随顺趣入所有的境界都在进行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找不到就拜忏。


【当理想和现实有距离的时候,就去拜忏。你开始做功课了吗?】

业苈《十大愿王11》心得报告

在这集十大愿王,师父说到何以故,我们一般是大脑故。用大脑就是使用知识的方式在做记忆跟推理。在世间法要用世间事,但在生命里头这些不能用。而这些第一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家里,夫妻,父子相处时不用大脑,因为那是生命的一体。家庭只能用生命不能用道理生命只有真理。我记得小时候时常和姐吵架,但后来出外读书到工作后就很少会吵架了。我有发现这真的不同了,我想可能是少见面吧。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没什么好和姐争吵了。但看了师父的讲解能重新领悟些东西了。就像师父说的家庭不能用大脑,用大脑就会使用知识的方式推理,就是我知。小时候很多东西都还不会什么都要试觉得自己都对这就是为什么终是和家人争吵。想回去这些曾经所执着的东西也是让自己学习经验的过程,而得到的出来的结果可能也是我们生命里说要学习的真理?因为师父说到用生命只有一个答案,那才是真理。那用大脑会不会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呢? 可是师父也说了60亿只有一个是对的,那也没意义了。

师父说到了这经文是多么的优美,从经文里的学习会发现自己的提升和改变,这样就是让自己的生命信心提升。生命的信心非常重要,没信心很多事情都会无法承担。师父所说到的权威性义者,大男人主义者,都会导致孩子没信心"软脚蟹"。这让我有所感触,因为我小时候一直以来都很谦卑,家人帮我安排一切的东西,当我开始踏入社会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过于害怕甚至哭泣责怪自己的懦弱。不过渐渐也从中学习了很多,或者说是适应吧。发愿让自己继续不断的提升和改变吧。


【用大脑是学习的过程,但不是答案。与家人相处还是要用生命才能圆融】

2016年12月5日星期一

业苈《十大愿王14》心得报告

看了这集十大愿王,师父说到现在我们凡人的大脑随着意识形态的展开越来越窄化,成佛的殊胜功德都不管了。到最后变成导归极乐,把整个学佛修学的目标那殊胜的的境界都遗落了。那叫做位移现象。我从小脾气就比较暴躁尤其是当被指责时更无法控制,自从接触佛法后我有感觉我点点改善可是每当境界一来,我却打回原形。其实让我一直最介意的是每当我有任何事情让我很不快而且情绪很快的就表达出来,这时候我姐总会说,看学佛学到这样。我顿时真的很不愉快,让我觉得我学佛也不是很长时间为什么会变成那用来说我的工具。当我让冷静下来后自己也觉得惭愧,一方面找借口给自己令一方面就是我还是没改变。这就是师父说的示先吧!境界不转,心转。师父也说转不到就绕过去,回过头来它便是你的善知识了。其实我也尝试过,就是当下的发生我尽可能的暂时躲避,因为我自己当直接做反应时就会变的很糟。我也知道不能忽略那存在的问题可是我选择不直接做出反应。因为当下我清楚我做的任何事情反而会变成伤害。听了师父说的境界不转, 心转。再次提醒我不要执着当下别人给你的批评,没智慧就暂时绕过吧。发愿让自己心量学会扩大。

【绕过,只是当下还不能处理这一个问题。重复的绕过,就是轮回。情绪来的时候,就去拜忏,心量就会不断打开,智慧就会升起】

业苈《十大愿王13》心得报告

师父一开始解说到临命终时最后刹那,指色身的部分象限转移到法身。师父说到境界不转,心转。遇到任何事情障碍,都是自身所引起的。师父也说到越有能力的人就越痛苦执着,不服输心无法转。的确如此境界来时能心转真的不简单。上了十大一段时间了,我觉得我并没有真正的将课堂说学到运用在生活上尤其是一到境界更糟糕了。渐渐地我也开始变得惰慢没积极的做功课,可是但看了影片师父的说法暂时感觉有了"Om", 也觉得自己真的像是"学佛一日佛在眼前,过后就在天边了。师父有说到我一定要做,将理事的障碍问题解决它,就是心转。在这集在提到刹那是永恒的。从专识成智,从捨识用根,这部分开始不明白了。师父也解说了西方极乐世界,说了华藏世界海的极乐世界是相对于裟婆世界的存在。在这集里的后半段我开始不明白了。能理解的是是境界不转,心转。


【一定要持续做功课。这样才能在理事有碍的时候,马上心转】

2016年10月14日星期五

业苈《十大愿王06》心得报告

在这集影片里师父提到假如只有供养具,就供养的媒介供养而不起供养的这种心念,那就不是真供养了。如果我们供养有带上法供养就会有疑情,就用那七疑情来勘定自己的身语义业。最重要的是我们供养是的心念。我记得每当我出席任何慈善讲法的活动时我尝试去布施回向给讲师。可是布施时我都会有很多小念头,我在思考我所布施出的这数目是否合理,我所在乎的就想师父说的那蝇头小利,即使发觉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还是无法抗脱离那不好的心念。看到影片里师父说到不需要太执着那到底多或少因为都是能帮助的是有功德的。这都是自己的意识形态作怪,我执。最重要还是自己的心量要放大。想回去自己真的对金钱太过于执着了,希望通过不断地供养布施让自己有所改变。


【是的。就从供养布施中慢慢放下对金钱的执着,打开心量】

2016年9月23日星期五

业苈《十大愿王10》心得报告

   在影片里师父说到的鸟吃饱后蝉才开始叫,发现了那不可思议的现象。生命都是这样和谐的状态。为什么平时没观察到现在却发现了。这些是生命的体会,语言无法描述,这才叫真境界。的确如此,我想回小时候没多的烦恼杂念,再看任何事物都会发现很美很自然。越长越大了很多事物看一眼就没什么了,更不用说什么美了。师傅说到这是我们的惯性,意识形态把我们带偏了。示现常有,却无法捕抓。师傅说到生命感通过与人相处,互动的时候把生命灿烂起来,也说到看到窗帘的动感,是生命的一种启示, 那就是窗帘神。而窗帘它生命感的存在不在于它,是在于我们自己。其实生命就该如此,可是在每一天在长时间度过都已经逐渐忘了这些生命中该有的价值意义。这部分好像充电式的让我对生命感有着很大激励唤醒对自己的生命不要再马虎要活出有意义,我需要重新找出自己的节奏让自己协调慢慢体会和找出该有的生命感。
   师父说到随顺而转烦恼都可以放下。听到别人的好话就见来用,不好的就别去介意。指的是要向阳,阳光的。对最重要的是自己别去介意别人的批评,把批评或指责随顺而转,让自己有改进的地方心量也渐渐地扩大。
   恒顺众生要做的事,要种种承事种种供养找出优点。把一切众生不管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都像父母,师长,阿罗汉,乃至如来。 这心量只要将进行最对了,心量无量无边的展开。对一切众生恒顺是要启发他们觉醒。恒顺众缘和合而生其心。这都是我们的菩提心。令众生欢喜则令如来欢喜。我命中有你,你命中有我。

100%的投入就是生命感】

2016年9月22日星期四

业苈《十大愿王09》心得报告


在影片里师父说佛教透过节日, 日子让我们懂得如何去歌颂赞叹, 如何随喜功德这一类的圣德名号。 若我们只想着修习只需要靠自己并不需要接触任何人。那是错误的, 即使有所成就也没用。因为那只会变得孤僻, 冷漠, 无情这就是非人格性法身。其实在生活上,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会经常有过于执著的时候。这都是心中的我太强, 必须学会如何放下, 放下自己的执着自己的观念。做个人格性的法身, 懂得人情味对人对事都能圆融。

师父说的请佛住世, 请转法轮目的是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利乐的用意是在于能让众生发起生命的觉悟, 觉醒。生命的觉醒是在人生, 人性, 生命里的这三大类。有价值, 意义, 存在, 真相, 目标和奋斗的方向。目前的我还是很模糊对于生命的觉醒并没很明确的答案。也许我能做的就是每一天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情。就如师父说的做就是了, 错了再调整。至于达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 相信一点一点的累积会有很好的成果, 遇到困难就忏悔业障。希望能找出我的生命的觉悟, 知道自己的价值意义在哪里。  


只是去做,做的时候提起疑情,生命就会觉醒。

业苈《十大愿王08》心得报告

在这集的影片里我对于忏悔有了新的学习。师父常说当遇不顺的事就拜忏,因为这都是业相。但其实我自己有另一个想法,就是当我在那件事情上是错的,理因忏悔。但是若我是没错的那为何我还要忏悔。即使是忏拜心里原来还是不服气的。就是太执着了吧。
在影片里面师父就说到,我们常常这样想我们没错,可是对方为何却又这样。其实无论对或错,对方为什么这样都是自己想的,都是由我们自己大脑思考来判定,认为这就是我们的所谓的真理。 可是真理却不是由我们来定义的,我们大脑绝对无法想到的,是不可思议的, 更不是我们认为的对或错。通过忏拜学会把心量打开,不看别人看回自己。在事情对或错都要学会接受和包容。
随喜功德师父说到凡是有生命的都会有他的功德。即便功德是少许的我们也要学会随喜接受,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师父也说不要因为他的当下的过错而判定他,要随喜接受他曾经的所做的功德。在生活中也一样学会随喜的接受放大他人的优点,不计较,渐渐的我们的自身烦恼也会减少。  


继续拜忏把心量打开,just do it!

2016年8月12日星期五

业苈《十大愿王07》心得报告

影片中师父说到尽力未必得力,是因为我们没把法供养带入。这都是我们的惯性影响,很多时候我都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做好每件事情。但是往往中就是不得力,当自己已尽力做好的事情并没有达到好的标准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尽力未必得力。我们都以自己的惯性做每件事,却忽略了许多细节,所以我们要时刻身语意业掌握住。家庭华藏工程,为了让家人彼此之间互相了解,主要是让大家能懂得聆听,欣赏,接纳。是每个家庭都必要的。贪嗔痴,在执行事情的成果长能看出来。在执行事情中是否有用心,动机是什么,心态是否保持这正念。业是躲不过的,若有业相显现就以忏悔心诚心忏拜。  

不只业相现前才拜忏,无论顺境、逆境,只是去拜,就能尽力又得力。

2016年7月1日星期五

业苈《十大愿王05》心得报告

在影片里从师父解说能理解到供养不纯粹于在供养具和礼佛。而是在那整个过程当中已经是在供养了。供养时其实并不在于多或少, 都是随分随力的。如果有能力就配备较好的供养具, 没能力即使是少量的也无所谓。因为这只是须要透过媒介的帮助,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真诚的心。

其实我也觉得在生活当中, 在做事上无论能力高低都是要随分随力的。不需过多的质疑先实行, 带着那份"疑情", 将我们能做的尽量做好, 即使不正确还能再调整。因为疑情中都会带动我们的心念,而这些心念, 显现出的果报也会不同。

在法供养里能理解是要用心。如果我们仅在于知识上, 并没去实行是无效的。通过真正去做实行, 在那过程的用心, 我们会有所感受。而那感受就是让我们印证的地方。


【很好!你能了解广修供养的重点在于修心,请跟大家分享你实行供养后的感受。】

业苈《十大愿王04》心得报告

影片里师父有说了用心造业者,是名凡夫也,众生业无有尽故。在生活中我们都是用凡夫的形式谋生。而这些谋生的本能,可能都是错误的。很多时候我们用心做事是对,但是错用其心,就是在造业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为了点小事斤斤计较。就像师父说的为了那蝇头小利而造下的业,却不知会带来多大代价。这些为了蝇头小利的人都是在生存边缘挣扎的人,上自天子以至于庶民。通通都是虚幻的人生,痛苦的人生。记得小时候和姐姐的纷争, 我们总是在那么点小事上计较。想回去这一切都是我的惯性,我总是不认输好胜的心态无法站他人的立场,这都是计较所引起的纷争。因此我不要是生存挣扎边缘的人,痛苦的人生。

在生活上要懂得时刻称赞赞叹他人。而这称赞不是表面,而是要身口意同时进行的并给予赞叹。而这赞叹是能在平淡中看出伟大。这让我联想到我的父亲,在我还没出世的时候父亲已独自一人到国外工作,即使已有家室的他还是坚决出去打拼。就为了让家人的生活变好。我无法体会父亲的劳苦艰辛的路程,不过父亲的精神是我要学习的。踏踏实实走每一步,而成就现在的他。我真心的赞叹他。很感谢他的付出。在佛法里是要我们讲到做到,不要想对或不对,先去做即使不对我们都还能调整。若你想了和别人不一样你只会生气,那是业,一样了那是福报。所以想了没用并不会提升生命品质。父亲他当初可能就是先实行,并没想太多。在生活上的确要先勇于尝试去实行不能就调整,总好过坐在一旁想是否行得通。

【在世间的任何发生中,不断站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着想,就能慢慢地放下计较心,不再挣扎】


业苈《十大愿王03》心得报告

在凡人的生活其实就像虚幻的空间,是无限的没有固定。我们无法知道明天会如何更何况未来是怎样。其实念念都只要活得踏实,做好当下该做好的本分。师傅也说过活在当下,的确中学即将毕业时父亲告诉我说要想好自己的路要如何走了要计划。可是当时我的确没什么目标如何计划。直到我读上了学院也慢慢的渡过了每个学期。毕业也很自然的找了件公司就业。其实这一切都是很顺理成章的完成。就觉得师父说的很对其实只要念念踏实做好当下,自然而然的一切也会很顺利。那为何要烦什么计划将来的,将来的事我无法知道想了只是烦恼,的确是很矛盾。不过用另一个角度想,当初父亲说的要我计划将来也是对的,至少让我有个目标而不是只有瞎做,瞎忙。未来的事我无法知道,但是未来的改变就是我当下努力。

在生活上我们难避免会人与人“碰”。师父说到好同事要很有效率,而好同事也可以成为好同修,但好同修未必能成为好同事。所以即使发生了事情都没有对与错,然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圆融。通过历事练心,才能让自己懂得如何与人相处。通过不断的修行并且保持念念踏实,让自己在生活上变得更好。


【修行需要有目标后,然后就念念踏实做好当下】

业苈《十大愿王02》心得报告

在佛法里很多时候都不解释,让我们有了疑情。我们凡人都习惯性的使用大脑,这促使我们弄懂了就结束了。师父说到凡人都用大脑,而圣人不用大脑。一开始我觉得使用大脑并不是个问题,因为我们人都是需要用大脑来思考做每件事。但是慢慢的观看影片也开始了解师父的所表达的意思。在佛法里告诉我们,我们就去做。因为即使弄懂了也没意义。懂不算,做了才算。你知道却做不到。在生活上我们往往就是只有知识性的做事缺乏了行动性。还记得在求学时期,教师上了一堂课后我都很快的就忘记课堂上他所教的,即使我有抄下笔记,也就的陌生。总是觉得自己是否吸收太差。可是后来我发现若当下听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后并马上的测试和运用,其实是事半功倍的。若遗漏了些部分看会笔记就能很快的就能复习回。同样的道理即使了解球的运作不代表你能运作好那颗球。

接着爱解释,师父说了爱解释其实都是自己的习气,个性引起。这些都是业。这样会让我们不断的轮回,都是地狱因。很惭愧的我很爱解释,这也让我总是和家人有了纠纷。到头来是没完没了,也不知不觉的在造业了。真的是轮回在受苦在无间地狱。我要脱离这轮回,借着佛学教诲并且修行能够让我的觉性提高改善我的恶习。懂了不算,做了才算。慢慢的实践,保持念念踏实。


【学习聆听的时候只是听就能脱离爱解释的恶业】

2016年6月9日星期四

业苈《十大愿王01》心得报告

在第一堂课由于我缺席所以对这堂课可能并没很深入的学习,但从影片里也能看明白课堂里内容很感谢拍摄人员的录制。看了十大愿王01还有师父的分享, 了、里面有句话就是【向内无所求,向外无所得】这句话让我觉得很有道理,也让我心宽些。有些时候因为工作上为了想要表现的更好,反而是让自己增加了额外不必要压力和负担。在亲情友情上,有时我会奢求对方很多付出,可是这只会令双方更加的压力。其实只要尽量将自己所能做到的做好,这样对方就能看到我们的用心和付出。 这样双方舒适没压力的环境下就会越来越好。
看了影片里老和尚对师父的开示说了这句话 【向内无所求,向外无所得】,想要的太多反而只会引来更多的烦恼,不如放下执着。其实无所求自然便有所得。

这堂课的学习,也让我有了新的体会该如何运用在我的生活上,也是一个新的学习开始,感恩与祝福。


【很好!请与大家分享你运用在生活上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