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6 庄思晴”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6 庄思晴”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1年11月6日星期六

思晴 《十大愿王12》 心得报告

居家工作了好久,上星期突然觉得 自己不能再这样得过且过下去了,生活似乎没了意义。知道很多要做的事情,却迟迟不做,包括写心得报告这件事。

与自己对话了一番,重新定位自己的短期目标(培养工作和生活上习惯)和人生的价值(利人利己)。这两个星期内,开始一步一步地把该做的事给做了,减少拖延。

为何会拖延,其一原因是因为自己在以大脑模式来生活,每做一件事情会想一想,做这件事会带给我很快的效益或帮助吗?不会。所以,选择拖延。但是,生活中,很多看似不紧急的事情,其实非常的重要。它未必带来短暂,快速的效应,但积累之下,影响深远。

一步一步,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尽全力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加油!

希望自己的2021最后一季 是充实且有意义的。

【祝福你!是的,当下就只是去做,不需要带有太多的想法,你就会慢慢摆脱大脑模式。再和我们分享你短期目标(结界)的过程。】

思晴 《十大愿王11》 心得报告

 【恒顺众生】

-        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在低迷的状态,请扶一把,鼓励一下。疫情之下,很多人都受到影响,经济上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及鼓励,不能小看这些善举。

-        发现自己在生命中缺乏生命力,日复一日,像是机器人,应该更加有生命力和精神气,活得像样!这是因为自己一直在用大脑模式来生活,十分的理性,理性地生活=缺少感受(无感)。

-        缺乏感受,所以需要刻意地去培养感受。感受当下的状态,周围的声音,环境,自己的想法,情绪等。

-        看了法师的开示后,提醒自己要散发正能量,主动关心身边的人,给予协助。向阳

-        自己的悟性不高,每当听佛经或法师的开示,倦意不知不觉而来。需要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或是重播几回,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尝试运用和连接于生活中,才会有所感受吧

 

-        近期,我与一位义工的交谈中,让我觉得她对我有所偏见,言语中似乎有影射的情况。我把整个场景与对话说给第三者听,以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才发现她是特意想找话题与我聊天。这让我想起 成佛之道 里曾提及的内有毒素,别人说什么都会成为偏见,其实是自己的心里有了毒素(我的偏见)导致于我会觉得别人的话里另有所指。挺好的,这件事让我反思了一下。不要执着于自己听到的就是事实。这样也像法师提到的 人家讲一千句话,一句听不习惯,而非不对,就把人给打翻了。

 【祝福你!看见自己和他人的相处中带有偏见而反思,就是自己的感性及生命力的觉醒。】

思晴 《十大愿王10》 心得报告

常随佛学——追随佛陀的脚步,听了就要修。

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涯,毕业后的空窗期,还有这两年的工作生涯,似乎还挺顺畅的。挺顺畅的意思不是没有挫折,而是懂得如何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挫折。突然觉得我是因为从中学开始接触佛法,慢慢地运用在生活中,才会觉得这些挫折与困难都是有解决办法的。

它让我以不同的方式去诠释这些生活上的插曲,才觉得过得挺好的。

我发现,我与大学同学遇到一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很不一样,这才导致“顺畅”这一回事。

不久前,与一位大学同学聊起,她觉得她距离宗教很远了,导致她在遇到一些小事就觉得特别彷徨无助。总是在那个恶性循环里徘徊,选择逃避问题等,导致她更加的焦虑。她是中学时期引我加入佛学会的同学,但是在大学时期她就没接触佛学活动了,反之,我加入了佛学会,社服等。

所以,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其实从中学开始至今,佛法帮了我很多,在面对问题的心态,在知道因果的关系上等,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很多事情,乃至于【挺好的】。常随佛学 帮我避开了一些危险,也是一盏灯,让我寻找到解决方案。但,行动力还是要靠自己!

 

小组讨论时,组长有问到“被动达人,满意自己的被动吗?”

我马上回答“不满意”

不满意被动,那么就要改变。”

我自己都没觉察到自己平时的一些处事态度,要学会觉察及改善。=

 

【祝福你!那你要如何去用行动来学会觉察,改善为主动?】

2021年7月24日星期六

思晴 《十大愿王9》 心得报告

 法师提到心量要打开,浩浩荡荡地忏悔,不是讨价还价或是辩驳后才忏悔,辩驳时,已经在造业了。遇到人际关系等不顺利,或是结果与你想象中不符合,直接做108拜忏就好了。

听闻是非,也是造业的一种。不需要用大脑模式来思考,用生命模式来执行足矣。

 

关于108拜忏,目前我是每星期做一至两次的108拜忏,来提醒自己尽量别重蹈覆辙,忏悔,感恩与祈愿,作为自我警惕。拜忏后,心情也挺不错,因为觉得自己生活中有意无意地造业不少,这个算是道歉,减业方式,我会继续进行。

 

随喜功德——主要提倡学会看到他人的功德及优点面,赞赏他的善根与功德。有灾难的人遇见我,不是衰运,而是我有功德,若我随喜他尚有的功德与善根,借以回向。

关于随喜功德这一点,还是有些疑惑。

我理解的是,赞叹和把关注力放在对方的优点,别被他其他的缺点埋没而看不见他的优点。

 

【祝福你!不否定他人的缺失,而去随喜他的一点善,就能帮助他人远离贪嗔痴,也是自己心量的打开。你可以发愿结界7天做108拜,中断了就再重新结界,你就会远离造业的行为模式了。】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庄思晴 《十大愿王8》 心得报告

 为什么尽力却不得力?

除了要广泛修行 【礼敬、称赞、供养】于生活中

有意无意间 也会产生身口意业,那么忏悔 108拜忏就是巩固的主要一环。

 

法师有提醒到 要掌握好自己的身口意,别惯性说出,惯性地做不对的事。我反思了我的身口意,发现 我几乎每天都有制造些身口意业,尤其是对我身边的家人,因为时常以惯性做反应。

 

每晚睡前,反思自己有没有正念过好一天。

我觉得,自上两个星期开始,工作前,都会念三声佛号,也以正念工作的功德回向。这个小小的仪式感,的确让我工作时起了欢喜心,以正念工作,提醒自己要以顾客的利益为先,利他也利己,感觉是甚好的。

 

关于忏悔108拜,虽然拜忏的时候会有分心,但至少先开始做,每个星期至少1-2次,慢慢地再专注。诚心连接才有效果。对我而言,它的效果是 提醒自己别犯 忏悔提及的每一项

提醒我 【要尽全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以及感恩 身边提携我/让我学习的每一位。

 

聆听 欣赏 接纳 - 每个人发言时间一样

这个模式,想要慢慢地放进工作会议里。

 

其实有的时候未尽全力,有的时候是尽了全力,结果未到也有欢喜心,是因为过程中有保持正念。

【祝福你!修行开始是不容易,只要一点一滴的踏踏实实的行动,你的生命就会不同了。继续加油!】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

思晴 《十大愿王05》 心得报告

 用心是好的,但用心在错的地方——为了蝇头小利,却要背负大的因果。

要看懂业,不简单。之前从未想过过于计较,或是占小便宜 也是业的一种。

在小地方锱铢必较=用心造业=凡夫。

 

这提醒了我,赚钱要取之有道,且学会布施。在环境上挣扎的人,拼命地想赚多那么一点点,或许我们可以别那么计较,给多那么一点点,也算是帮助别人。给多这一点点对我无害,却可能对他非常重要,能解燃眉之急。

 

-惯性多数造业

-专心当下

-佛法不讲 “对不对”,讲“和合&圆融”——需要亲自去与人相处及体验。

-定位是学佛要做的第一件事。

【祝福你!那你的定位是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学习。】

思晴 《十大愿王04》 心得报告

 #1

人需要被提醒,上几个星期,看了十大愿王3后,学习了【踏实做好眼前的事,别想过去与未来】。实践了整整一个星期,把原本得过且过的日子 过得 特别的充实,感觉到满满的踏实感,是满足的。也做了108拜忏——根据鹤鸣禅寺youtube里的影片,知道108拜忏 和自己尝试去做108拜忏,感觉完全不同。

根据师父的每一句拜忏内容,说一句,拜一下。第一句就直击我的心,忏悔没有珍惜身体健康,的确如此。平时,生活中觉得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其实是被自己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就是其中一个。

忏悔曾以傲慢心来看待他人。之前觉得我很少有身口上的冒犯他人,其实没察觉到心里的“意”,有时候,不会用语言来顶撞他人,但是当下对待他人的心是傲慢和不屑的。

忏悔因发脾气而伤害到的人——每一拜,每行句子,都让我联想到相关的人,而我最经常有意或无意伤害到的是我最亲近的人——家人,尤其是我的妈妈。

在做108拜忏的当下 是感动的。

除了忏悔,还有感恩,还有发愿。30分钟,与其在与他人做无谓的解释,其实108拜已经做好了。根据自身的时间和能力去做简单的拜忏,对我而言,它是个督促&提醒我的方法,提醒我不管在事业上,为人处世上,别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别人,提醒我自利利他的精神。

 

过了几个星期,再回首。发现自己的日子又开始得过且过了。

人需要被提醒,【专注当下】,别把自己的焦点放在过去和未来,专注于现在,提醒我自己,之前踏实地把当下的事给做好,没有“等一下”,现在也如此地实行,踏实感就会回来了。真的,专注当下,就没有什么机会给你制造烦恼了。

108拜忏也能算是提醒我专注当下的一个方式。

 

#2

近期,挺好的,身边依然有人会诉苦,而我也会聆听。但是,选择把这些烦恼经过,离去,给予些意见,而不是把烦恼留在我身上。

毕竟是别人的课题,那样生活也较为轻松。

【旧业赶快忏悔,莫再造新殃】

*也收获一个来自家人的提醒,忏悔不只是拜忏,更是要改变,修正自己的行为,不重蹈覆辙。

【祝福你!可以先结7天的界,做108拜。完成后再结界,逐渐去摆脱得过且过的恶习。】

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

思晴 《十大愿王03》 心得报告

 【如说而行】,非如说而知。

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思考太多,消化了所得到的知识或是方法,以为得到了这个秘诀,就心满意足地就此停下了,没有后续的行动。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我也不例外。

学者和行者的主要分别,也会最大的分别是 行动力。

听了法师的开示后,当天特有行动力,为了得到这个踏实感。把眼下该做的事情给做好,别想“等一下”或者是“过后”。这两个词常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以致于我不停地拖延,拖延后的内疚感油然而生,但没做出马上行动的改变,因果一直循环。

è 把当下过好,踏实地做好现在该做的事情,别为未来担忧,因为眼前之事才是最实际。无需经过大脑来向诸多借口和理由,学到就马上运用和行动!

 

【看懂身语意业】

之前都没意识到自己的习气其实是产生业力的其中之一原因。在家人面前,当我面对质疑,第一反应是解释或辩驳;在朋友面前,却是不同的反应。

这些因惯性而做反应的习气,其实就是在不自主下,产生了业。

以前都属于无意识状态,不知道也如何而生,更不会去辨识它。

要看懂业力:

自己做得好,却被差别对待——业相

自己做得不对,却有人依然以善的态度来对待——福报

有时,福报盖过了业障,看懂了这福报与业的关联,应马上忏悔,而非自鸣得意。

è 忏悔实在重要,所中的业还是会冒出来,只是暂时被福报遮盖了。开始对108拜忏有了些兴趣,而非像之前在想为何要做拜忏

【祝福你!要做一位行者,那就从108拜开始做起,如说而行,不要只是问为什么要拜,因为知道不算,做到才算,那生命才会真正的改变。】

思晴 《十大愿王02》 心得报告

 对生命中的一切都感到麻木,因为缺乏了对生命周遭一切/生活的感知,觉察能力。借以回顾近期我的生活模式,忙得焦头烂额,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对于自己与身边的一切都无感,其实这就是个提示,提醒我要开始静下心,观照自己的所想所做 是否与自己的愿相符。

 

法戒=一切平等。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只是我们给予了那些事情的发生诠释,而这些诠释都是因个人的想法而所影响。若知道一切都是平等,其实很多执着的东西,或许可以不看的那么重了。

 

【欢喜心再做下一次】——抱持这个想法,念头,一切的发生都不畏所惧,因为我们还有能力再做下一次。不断地做,这产生的力量,也是生命的能量。

 

还需慢慢消化其它内容。

【课程中提到的是“欢喜再做下一次”,是当我们要处理事情,却还未能完成目标时,我们对这个·“未完成”不抗拒,接受当下的发生,继续欢喜再做,直到完成目标。那就不会忙茫盲了。】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

思晴 《十大愿王01》 心得报告

从打开视频那刻开始,看到这是1小时的开示,心里就想 好长呀,平时都没听过视频开示的,这是第一回。原以为是一次过看4个视频,感觉紧张,怕消化及运用不来。发现只需观看一个视频,心里松了一口气,但要在生活中运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实践与运用吧。。让佛法生活化。。 

故此,记录了好几个点,希望现在与以后都开始慢慢地融入进我的生活惯性里。 

-自利利他:暂时尚未有那么确定的行愿力以达到戒定慧,信愿行的圆满。但会提醒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为人处世上,切记【自利利他】的精神,别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而做事和考虑。这样,一切都会顺心得多。 

-逆增上缘:生活工作上,的确有不少逆增上缘的。之前所认为的挫折,应该改为挑战,而越战越勇。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好不坏的,保持着想法,保持学习的心做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其余的顺其自然。每个挑战的后面都有带着让我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工作上,遇到的挑战,突破它,越过它,会看到更好的自己。太安逸反而无进步。

-互相批判会让彼此进步吗?

我发现,与家人亲戚的相处中,我会不经意地冒起批判的想法,这个想法可能是要提醒我别学习他们某个我不认同的特点,但是,过多的批判以及不必要的“要求”或道德绑架,对大家有益吗?还是弊多于利?

-【向外无所求,向内无所得】——最开心的事

 做事无得失之心,专注做好本分足矣。这点,我非常向往,但尚未学到与运用。工作上,无得失之心,一定很开心,但要放下很多的自我 执念、要求、渴望。

专注mindfulness正念的美妙,非常向往。 

-有愿的人呀,你要踏实地走下去! 

我们常常祈求菩萨加持,往往忘了自己也要尽全力地把该做的事情给做好。所以说,许多时候,对待生活与工作,对待我自己的人生,我只有少数的时候 真的有 尽全力,真的不够认真,所以平日要求太多,实则是自己付出的甚少。人身难得,mindfulness & 尽全力地做好该做的事——这两点需要培养,不然很多事和时间都恍然而过。 

【你尽情尽力地做好该做的事,其余的菩萨会看与护持】

目前,有运用在生活中的是 自利利他,以此提醒自己。其他的,尚要学习。

相信通过这华藏工程,加以学习与实践,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祝福你!要让所学到的佛法融入生活当中,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生命方向,然后发愿,结界。接下来课程会一步一步引导你怎么样去行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