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佛对一个我,好好拜。”“业相现前去拜忏。”
共修的氛围和环境都在提倡和鼓励我们去做108拜。为什么要108拜?至今我还没有答案。业相现前算是果,为什么我们要在果上(消业障)下功夫,而不是因上呢?“旧业赶快忏除,不再造新殃”,消除了才有空间造新的因吗?法师提到从找业相开始,要怎么找业相呢?我不太理解业相的意思。这个相是否也包括善业呢?影片提到“明明自己对,别人却不买账”就是业相。除了这个之外,也想听听看其他的例子,最近没有这样的发生。业相是指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或不顺心的事情,或是让你感觉到苦的发生,其他善业等暂不做评论这样吗?打个比方,最近我的同事父母确诊,我跟那名同事有接触,这算是业相吗?由于平时口罩不离口,也有勤用消毒洗手液,所以我并不慌,只是去搜寻了附近医院是否能做test,万一有需要可以立刻去做。后来我的同事PCR test结果出来是negative。还是指业相自己的习气、惯性思维的显现?比如跟人相处时的意见不合或摩擦?
今天有位学生的家人确诊,所以我在宿舍自我隔离。有些地方仍不明白,所以去重看了十大愿望04影片。也许我还在用大脑去想,但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实在没动力去做108拜。上个星期三晚上起风瘼,一整晚都在流鼻涕,无法入睡。那一刻真的觉得身体很不舒服,生病太不好受了,反思平时是否喝不够水,保暖做得不到位等等,没有动念要去做108拜。第二天去看了医生,拿了药,也吞了维他命C。过后风瘼就消掉了。在这期间,提高免疫力太重要了。
没想到后来周末因为要赶建个图书馆3D模型给中学老师,熬了一夜没睡,能够感觉到身体上火了。睡了个饱觉,隔天精神恢复了,又开始投入繁忙的校务、节目预录、交接工作,还有线上卫塞节活动的筹备。有个摄论的课程也不得不请假。原本看了第一次影片,想写没什么心得,但又不想将就,这些都是现阶段的我的心得哩。还是有很多疑问。好同事未必是是好同修,那两者有可能同时存在的吗?因为我看到道场里有师兄将这两个属性融合得蛮好的。义工是练事,历事练心,为什么同修只有理没有事?除了到深山修行,没有人能够做到只是修行而生活当中完全不需要面对人吧?什么是理事无碍?为什么有些不应该不知道的,比如生死、三界、轮回、法身、法界、菩提心要弄清楚,拜忏时却没提到需要先弄清楚,行的时候要不解释,只是去做?期待这个星期的行愿茶会可以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对于佛法的认识不够,所以才会有“信众怕法师,法师怕居士,居士怕因果,因果怕法师的现象。”我不甚了解,如果以蛋糕屑的例子(每个活动都说是殊胜,信众像蚂蚁)来看,作为初学者又该怎么选择,怎么判断呢?怎么正确地增加对于佛法的知识?
“生命中很多的无奈透过踏踏实实地实践都可以改过、改观。(修行)”
我联想到在建模时,不小心删掉了第一个版本的文件,需要重新做起。那一瞬间觉得太可惜了,因为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做,模型进度很多了。于是拼命想要找回文件,花了2个小时尝试retrieve取回文件,却没找到这一个设计的文件,才重新做起。后来自己回想,或许会觉得不用浪费那两个小时,直接开始重做就好了,但是没试过怎么知道拿不回文件呢?所以倒也心平气和接受那个时刻的我就是想要努力找回文件。
永恒就在瞬间、当下的一念,用你的正念填满生命空间,听到就觉得很美好,愿自己以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为目标,在生活中持续修行,培育不制造烦恼的DNA。
【我们生命中可以有很多疑问和问题,但不要只是停留在想。在我们找寻答案当中,我们还是需要付出行动。只是用到脑去想去找答案,永远是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学习,你是否有尝试付出于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