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A1 黄西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A1 黄西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7年5月8日星期一

西立 《十大愿王01》心得报告

当然,首先对于迟到了的心得报告先说声抱歉。

回想起自己在菩提工作坊担任理事的三年里,本身是注重在做接引工作的聚会。办活动,本是为了要让更多人能接触佛法,是一桩美事。可是很多时候,由于自己没把佛法运用在承担职务里,过程中反而增添许多贪嗔痴慢疑,甚至严重到和别人的关系产生破裂,进而透支自己的福德。久而久之,自己发觉心如没电的手机一样,开始失去了热忱,失去了动力,甚至怀疑自己到底出现了什么状况。

后来在柔佛开发新市场(也因为如此,暂时离开了菩提和吉隆坡)时,因为善知识的提醒,复课了行者培训营,并在回到吉隆坡的第一时间里,敲定了自己参与行愿茶会。在看着这录影,心中真的很感恩传闻师父发起了行者培训营,并更加了解行者培训营的缘起及遇到的种种挑战。

在影片里,师父提起了在推行行者培训营遇到的两个挑战。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是提起有出家人参与了心灵课程后反而还俗去了。因为如此,行者培训营也和心灵课程被划上等号了。我是从事企业软技能培训工作,我的第一反应是:哈!有这么严重吗?行者培训营是确确实实超越了世俗的心灵课程,课程更大力注入了普贤菩萨的精神和愿!。当然,人生没有所谓一帆风顺,在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的挑战吧!所以,我要更加发愿,更清楚自己的定位,并踏实走下去。

在峨眉山朝圣时,老和尚说了当普贤菩萨只要有人发愿要上峨眉山时,普贤菩萨会迎你三千里,送你八千里。看了这段对话时我敲了自己的头一下!为什么?原来学佛学了这么久,自己连发什么愿都忘了啦!
发愿,真的很重要啊因为发愿,心力会提起,去完成事情。发愿还不够,还要行自己发的愿!在行愿时,不可思议的因缘会助我们一步一步踏实走下去吧!

有愿的人啊,请你踏实走下去!我会护持你,护你走那八百里!

今天,重新回到熟悉的地方(吉隆坡)及道场时,面对全新的挑战和生活,我发愿这一次要精进学佛,更要把所学到的运用在办活动里及自己的生命里,让这期生命能因为学佛而更加积极及慈悲,也让自己在接引别人的同时也影响别人的生命,精进学佛!


【只要发愿,普贤菩萨一定会护持您!祝福您!】

西立 《十大愿王14》心得报告

这集的《十大愿王》里,师父提到身为行者的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清转法轮和请佛住世,以让正法久住人间。师父提到对于年轻的出家众,我们也要给予支持,让这些行持正法的出家人有信心并继续弘扬佛法。我们就是成就出家众修持正法,弘扬佛法的众生。听到这里,还真的对过去选法师上课(有名的法师多没空都会前往闻法,但对其他法师的弘法倒是挑三挑四,甚至觉得没去也大不了)的心态感到惭愧了。原来这小小的举动和心态无意中会助长自己的分别心,也会让这些行持正法的年轻出家人失去了一些信心。从现在起要提点自己要去掉分别心,并行清转法轮和请佛住世这两大愿。

在这《十大愿王》里,我能感受到师父对大马佛教的关心和忧心。的确大马佛教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尤其是培训人才方面。由于自己有幸能在佛教团体里服务,并接触不同地区的团体,发现很多道场都面临没有人愿意承担护持道场的困境。当问起愿意和挑战时,基本上给的答案都非常雷同,那就是“小的太小,才中小学生;老的太老,都七老八十了。问题是中生代(25-45岁)不见了”。或许本身有服务过道场,并在培训公司工作过,自己深信要组织长久发展下去,人才培训绝对不能少。所以当我提到不同佛友给予的心声时,我是很有感触的。在此,虽我无德无能,但我发愿要护持及提升大马佛教培育人才的能力及体系。

在《护法》里,师父说怡发师兄说的台词里是行者营的词语。或许心还不够细,我还是听不出那段台词里(佛陀啊,你可听见…)是出现在行者营的那个环节,有请师父明示。

不知不觉,《十大愿王》也到了尾声。回顾过去自己的学佛旅程,从容易行动力不足及到最近慢慢看到自己在自我觉察惯性及调整的进步和,老实说真心觉得行愿茶会可以帮助每个人在。相对行者营,我反而在行愿茶会更加有色手。参加了还不够,目前也在鼓励着另一半和她的朋友参与行者营和一些适合他们的佛教活动(如另一半对禅修比较有兴趣,因此鼓励她参与正信佛教组织的禅修课程),让更多人能听闻正法。

最后,请让我感恩诸佛菩萨的加持及众善知识的鼓励和护持。没有这些因缘,我是不会出现在行愿茶会并不断自我提升的。

“行普贤愿海,令正法久住”

谨记在心,马上行动。

【恭喜你听到,看到,感觉到了。祝福你!】

西立《十大愿王06》心得报告

在这次的《十大愿王》里,师父谈关于普贤十愿的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在这里,师父说供养一定要有两个元素,供养具(媒介)和法供养(七菩提分,并帮助我们培养自性善根)。师父也再三提醒我们我们没有法供养的供养功德不大,甚至恐怕没有功德。

最近发生的“张建珠宝捐款”事件让许多佛教界和教育界的朋友都互相讨论是否应该接受捐款。在讨论里,一些佛友提到如果别人供养我们(佛教团体)是抱着菩提心的心态,我们应该接受,让他行善的。当然过程中我们也讨论捐款者是否有功德等等,到最后都得不到一个结论。

上个星期一,当我起身时,我看到了佛桌已经很久没打扫去了,灰尘也开始占据佛桌了。我主动打扫了佛桌,并简单地供一杯水(碍于位置大小,只够放一杯水)给佛陀。供养完后,我心里其实充满了法喜和欢喜心。在供养那杯水时,我的念头都是在反思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并不断问自己过去做的供养是否有利益众生?是否有培养自己的自性善根呢?我的目的是否是真诚的?

回顾过去的供养,虽还没去到如张建般为了漂白和宣传,但在供养中,真诚的心倒不是时时刻刻提起的,甚至有些时候会落入敷衍的供养(因为别人要求的)。这导致了自己和被供养的别人没有法喜充满,甚至充满了埋怨。看了师父的开示后,是要提醒自己在广修供养也要做到“法供养”,培养自性善根。

回到张建的案件,虽然我觉得他这样做并没有功德(毕竟目的已经不正,而且供养具并不是正法手段得到的),而且我不会接受这样的捐款(影响形象,并给予错误的讯息),但回归自己,也要提醒自己在做供养时除了要有供养具,也要提起诚心,做到法供养。

这个星期五,菩提工作坊要我分享“广修供养”。我会尽力把供养水的一些心得分享分享给大家,鼓励大家广修供养。

【静下心,每一件事情清清楚楚。生命自然有所不同。祝福你!】


2017年5月4日星期四

西立 《十大愿王12》心得报告

“经文里很多“何以故”,作答不是用大脑的,而是实践了后才知道答案。“

以前提到“佛教”时,身边很多朋友,包括佛教界的朋友都会轻易地说佛教不是一般如一神教般的宗教,它是生活哲学。可能最近熏陶在“十大愿王”久了,加上在早课和禅修上拥有了宗教体验后,我对于“佛教”的定位反而不是“哲学”而已。何以故?因为佛教不会只叫你去想,去理解宇宙真理而已。更多时候,佛法要我们“应如是知”,去行动,去体验佛法教的是什么。

愚人节当天,因佛友雅婷的邀请,参与了一日禅修。在禅修时,由于过去身体没有照顾好,因此身体状况如身体绷紧,头和腿一直痛等症状都一一显现出来了。当然,过程中也察觉到妄念在过程里纷飞。感恩三宝加持,在静坐过程中遇到这些障碍时还是能让自己迅速回到方法(数息),没有太多地被这些国报牵引。之后在师父开示时,继程师父一再强调“障碍”都是我们过去无始以来所造的“因”,在条件具足后显现的“果”。这些“触”出现时,要做的就是不要用大脑,用习性去应对它,产生“受”(乐受就是增加贪欲;苦受就是增加嗔恼),进而采“取”心里想要的应对模式,最后落入在“轮回”里。我们要做的是回到方法,继续用功。

当我听完后,反思在“十大愿王”里,师父也是一直强调生命里不要用大脑。当我们在“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时遇到不顺,我们就要“忏悔业障”,也就是“回到方法”(拜忏)。遇到障碍时,不要用脑去推理,去思考“啊!谁的错?”,“啊!做么会这样!”等。去拜忏,去忏悔!何以故?不要让惯性继续让自己轮回嘛!其实“十大愿王”好,禅修也好,不外乎就是要我们如实面对发生,放下惯性和自我,以行动去破除轮回(做出改变)啊。

在《十大愿王》里,师父也有提到“诸普贤行愿海”。老实说,如果以大脑去思考修行愿海多大,那我真的想不到啊,犹如数学里的无限符号。师父提到要知道普贤行愿,从本体上看就要知道生命是什么。要知道生命是什么,就要知道我是谁。这点我心想惨了,因为我可对于这两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哦。我对生命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不断学习,成长,奉献的过程”而已吧!师父提到了要找到的不是“我的生命”,而是“我是生命”。其实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最后,在尾端师父提到人家在做事,我们要体谅他处事,千万不要批评;自己做事,我们要自我要求。很喜欢这句,特别最近在协调着佛学会理事之间的矛盾。我相信第一,事情的发生,大家都有责任(包括我)。第二,每人的因缘背景都不一样,强项短处也各有不同的。事情里,没人是故意要做错的,只是因为习性的不同导致矛盾的出现。因此,在做协调工作上,我都一直发挥“聆听,欣赏,接纳”的方法,也在上一个理事开会时用这方法,让他们体验这方法对他们的帮助是什么。虽然没有办法马上营造行愿茶会的氛围,但比起以前不爽来不爽去,理事也愿意开始打开心房说心里话了。



【停止一切的思维,细细的体验生命的每个发生自燃有所成长。祝福你!】

西立《十大愿王13》心得报告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这集的《十大愿王》,老实说大部分时间我是听不懂的,毕竟师父提到很多名相如中台八叶院,法身大士,人普贤/法普贤等都是我的大脑操作不来的。在偶尔的机缘看回之前的《十大愿王》时,才知道原来《华严经》的兴起是在密教开始盛行的时期。撇开名相的部分,这集的《十大愿王》还是有几个要点是有感触的。

第一,师父提到随着我们的程度,看的内容也是有大有小的。虽说看自己的根器决定能吸收到多少的程度。但我们需要有个纯净的心,对于理解不了的法给予赞叹和称赞。过去的我对于不能理解的事物(包括佛法)都会觉得自己好没用,甚至觉得为何别人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呢。其实发觉关键是我自己执着于我一定要知道所有的法,别人的法不算。目前虽没去到心量无量无边,但至少察觉到这方面更的我执是有所下降的,甚至会对于善知识给予赞叹。奇怪的是当如实面对自身不足并给予别人肯定赞叹时,有时反而学习更多东西,也一定程度上体会到当心量打开了,我们才能学习更多的法,并让我们自我提升。

第二,师父说到我们启发了度众生的心,威神力就会和我们相应,并让生命越来越提升。当我们不清净时,普贤威神力就出不来了。虽然这段也是听得糊里糊涂,但我赞同师父提到的我们最怕的是没有定位,而菩提心就是修普贤十愿的重要因素。回归学佛的定位,是要让自己和众生一起提升,to become better one。感恩师父多次对于定位的提醒。师父也提到要把对立给除掉(如果除不掉,转总可以吧)。上个星期和父母提到想上coding课程时发觉彼此的意见是相左的。沟通的过程里,我一直让自己察觉自己的起心动念,并学习聆听对方的意见。当沟通完后,我顿时察觉到父母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自身的看法也是有所盲点的。当衡量完了所有事情后,我打电话给父母说尊重父母的决定(毕竟他们对于事情的看法比较可取),并感恩他们成为我的善知识。

从上一次的行愿茶会和看了《攻壳机动队》后,我发觉开始对生命的课题有一定的疑问和疑惑。在之前,我只是觉得人活着就把事物做好就好了,但对于自己的内心却没什么去探索。或许大脑动多了,在生活独处时会知觉地去思考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我要追求的。这老实说,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目前没有成为好好生活的障碍。

在之前的《十大愿王》里,师父一直强调学佛是讲实力的,我们要有实践的经验,尤其是佛法。看回过往的生命旅途,看到自己在面对逆境上从只会埋怨,大脑打转的模式逐渐调整到如实面对(虽然不一定会欢喜面对)及解决,这一步步成长就是生命的提升和粮草。

继续行普贤十大愿,继续结界做功课。



【提升生命只需要老老实实,用心的去体验生命就好了,祝福你!】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西立《十大愿王10》心得报告

“修行的人讲到我的缺点,我要如何改。”

还记得一次和父母谈话时提起我的职涯规划。不知道为何,当父母提点我说我需要更多去弄清楚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盲目冲冲冲时,当天其实我的心情是有些不舒服。一来确实砸到我的痛脚,二来在职涯上虽然已经开始有一些眉目要怎么走,但缺乏名师指点的我对于接下来怎么做是非常没有点子(也导致一定程度上对未来有压抑)。当下的我马上转成不好的语气与家人说话。看了师父的这段话后,我真的很忏愧自己的起心动念,也让我学习如何如实面对别人的评语和提点了。修行人,就是不断地修自己的行为,不是嘴巴而已。

这《十大愿王》,师父提到在不如意里要找到阳光的地方,朝着这个方向中。即使是多坏的人,但他总有好的一面。当师父提到“恒顺众生”,我发觉和前面几个大愿都非常相似,都是要随喜对方的好,都要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每一个众生。我发觉有时和我意见不合的人相处时,发觉会缺少了看到对方的好(而一直只看坏的一面)。在前天载如洁法师时,她一直提起学佛人(指我)要学习欣赏别人好的一面,而不好的地方则成为警惕自己的教材。感恩法师成为我的善知识提点我需要提升的地方。

这《十大愿王》,“我的生命中有你;你的生命中有你”。在佛的世界里,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是不分高低的。这个境界我还未能完全体会。在这里还是要继续努力和拜忏,继续行普贤十愿,走到这个境界。

小记:

其实这两个星期都陷入自身职涯的十字路口里(感觉很像自己挖洞自己跳下去)。心里一直不断有打仗,一直问自己该继续找工(什么是自己喜欢的工?)还是跟着自己的心,敢敢走去创业。这段期间,大脑不断不断转,不断自己增添烦恼,让自己情绪低落。这段期间,拜忏(哪怕一个简单的早课)成为了面对自己内心的时段。每一次的拜忏,我的脑海都是忏悔过去做不足的地方,一度真的很压抑,甚至在拜忏很想哭(正常吗?)。两个星期来,拜忏成了一定的噩梦,但也因为拜忏,平时压抑的自己找到一个机会去好好面对自己。也感恩这段时间有好些善知识成为我的倾诉对象和学习对象。虽然还未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但起码心态方面也不会一直走向三毒里了。

感恩。



【能观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证明已经进步了,继续拜忏吧。祝福你!】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西立《十大愿王11》心得报告

在这个十大愿王里,师父再次提醒我们生命是不要用大脑(使用知识推理和记忆)。师父提到现在很多离婚的原因是大家各做各做的,可是我们彼此相处时,我们的生命是一体的。当我们把事情讲清楚后,结局一般都不太好。另外师父有提到在家庭里使用华藏工程可以帮助家庭化解僵局。在昨天,我和爸爸在讨论一些事项。以过去的经验,每当在一方在说话时听到不赞同的论点,都会马上插嘴反驳。

也因为这个习惯,很多时候都是不欢而散的。在昨天,当爸爸在提着他的观点时,我克制了自己想反驳的心态,耐心地聆听他的观点。说来有点神奇的是,当爸爸在提完论点后会问我有什么看法,并耐心地聆听我的看法。或许是佛菩萨的加护,整个讨论都是顺利,并无争吵的情况下完成。华藏工程说不出神奇点在哪里(不过就是神奇),但过程就是让自己放下自我的修行方法。或许吧!哈哈哈!

此外,师父提到度一切众生就是发菩提心,而菩提心是誓度一切众生。当看到这段时,我突然大笑起来了。上个星期,我在外要协助一个朋友处理事情。当我好心伸出援手要帮他时,换来的是冷冷的拒绝。当时我可好奇,并问他为何不领情呢。结果他只说一句话,就是:“你让我感觉只有你的东西是对,要强加在我身上”。

这个当下,我领悟到发了菩提心不代表每个时段都是顺利的。更多时候遇到困境时,就是考验我们的菩提心是有“我”了。很多时候在办佛教活动时,有时也会不知觉陷入“你对我错“的陷阱,甚至觉得“为何我对的东西,对方不领情”的怪圈里。师父提到没人要做错的,但是为何对成这个样子呢?原因是我们都用大脑,依据自己的习性和“我执“推理出答案(但真理只有一个啊!)。一旦和对方不一样时,就是冲突的开始了。

可怕的是,有些时候会仗着”菩提心大完“的救世主心态看待事情,甚至否定对方和要对方跟着自己的想法。真的很可怕,因为到最后都是两败俱伤的。菩提属于众生,这是知识,但体会不到什么是“菩提属于众生”。师父,那我们行普贤十愿,是否会帮助我们体会”菩提心“吗?
过去一件事情困扰着我的是过去认为学佛人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定要站在舞台上弘法,感动众生,让众生皈依三宝等。

或许是能力和心力的不足,其实我发觉自己本来就没有这样的雄心。我反而喜欢在和众生相处时,通过生活细节等分享佛法的感动,让别人体会到佛法的好,并在需要倾听时提供耳朵(当然,也被批评没有菩提心过!哈哈哈!)。一度我自责为何没有做好“发菩提心”的角色。在十大愿王里,师父提到其实很多大修行人也在社会里不同的角色通过不同的行动让社会更好。其实最近发现身边很多人,他们的心愿都会让我莫名的感动。

有的在政治工作里,推行环保改革;有的在非政府组织推广文化工作;有的在实现自己的心愿,以美食让人升起欢喜心。虽然他们不是佛教徒,不是能言善辩的弘法者,但默默的行动让社会的真善美得以升华啊!真心,真心,真心赞叹他们啊!这是随顺众生的典范吧!这也让我知道“度众生”不只是只有一个模式,但不变的是让众生获得利益,向上提升,to become better ourselves



【只要在生命中不断培养聆听,接纳,欣赏。生命肯定能越来越灿烂!你一定做得到!】

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

西立《十大愿王09》心得报告

“只要对方是有修学佛法,无论什么背景,我们都要祝福他把佛法留在人间,利益众生。”
在这集的《十大愿王》里,师父提到了第七大愿“请佛住世”。师父提到我们在请佛住世时不要分大小,只要对方有在修法,我们都要去扶持对方让正法久住。看到这段,我想起其中一位在学佛道路影响我很深的黄先炳老师。当有人问起他为何班上只剩下小猫两三只,他仍然会用心说课。他说了:“即使只有一个人,这个因缘我们也是要掌握,让对方收益”。回到“请佛住世”,只要对方是有修学佛法,无论什么背景,我们都要祝福他久住人间,利益众生。这也是修炼我们的心量,破除我们对于大小的情执啊。

另外,师父也有提到古人在请佛住世时是非常投入的(自断手臂、马员外尽一切能力修复金山寺)。由于喜欢历史,在看诸位大师在让正法久住的故事都会是慢慢的感动。因此,回到现代,我们更加要发心以自己的能力扶持佛教,让正法久住。这点,我发愿承担及护持完善佛教人才的培训体系及弘教媒介。

“常随佛学就是跟着佛陀走”

在《十大愿王》里,师父也提到了“常随佛学”。“常随佛学”就是跟着佛陀走,把佛陀所教的法实践出来。很多时候看得出我们是否有“常随佛学”是在我们遇到逆境时(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把“佛法”丢到一旁去吧!包括自己!)。师父提到我们生活中所有不好的境界都是佛菩萨的示现。因此,我们要学会‘境界不转,心转’。当我们心一转,我们就会发现诸佛菩萨悉充满。这也让我们更能多了一份如实和虚心面对所有的发生,而不只是陷入于“对立”和“埋怨”的习性里。我承认有时面对发生时,我还是会被境转走。这也是为什么功课持续做,改变自己的习性和扩大心量,并更能如实面对发生。

最后,师父提起我们要破除对立。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要是“佛教徒”就是究竟了,把其他宗教“看低一等”。很多时候看到一些身边是佛教徒的朋友评论其他宗教多不究竟,不够佛教的standard(甚至有时用”邪教“,“邪魔”等字眼去形容他人宗教),我都会问问自己:“我是佛教徒,so what?就因为我是皈依佛教的,就比其他宗教究竟了吗?虚心去了哪里呢?”。对于每个宗教宗派,我们首先要超越宗教/种族/国籍的“对立”,并对他人恭敬,学习对方的好,并吸收进来佛教里。在这点,我真的感谢佛法帮助我有效地打开心量,并如实看待每个发生。

顺便一提,由于佛化婚礼和佛菩萨的引导,第一次参与了韩国佛教的早课。在早课里,我发觉我对于韩国佛教的大悲咒是非常有共鸣。每一回的聆听和唱诵都能让我的心更加安定,更加找到力量去面对事情。也因为如此,我把它纳入我的功课里了。



【恭喜你把早课纳入自己的生命。那在您的生命里是否有“请佛住世”,和“长随佛学”的例子呢?】

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

西立 《十大愿王08》心得报告

“你要随喜他的功德,不是随喜他的罪业。往往我们看到他的错,我们就否认他了。”
在这次的《十大愿王》里,师父提起了普贤十愿的“随喜功德”,并提醒我们身为修行人,我们要随喜他人的功德,要看到别人的光明面,而不是随喜他的罪业。这点我承认真的有点难做,尤其是在筹办《動》的过程中。

在《動》的过程里,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同个性的筹委的。有的是擅长单打独斗,但不强于领导团队;有的喜欢好出风头,但自身事情全都搞砸的;有的则是默默耕耘,默默付出的。有一次,当其中一位筹委搞砸事情(也波及其他人),但还理直气壮地用别人名字来“压”人时,我的惯性出来了。当时在我的脑海里,我是非常生气的,甚至脑子里评定对方是毫无优点,甚至是组织的“危险分子”。

看回这《十大愿王》时,我忏愧为何我没看到他至少做好一部分他本分的功德,进而随喜他。师父提到修行人的眼睛都是看光明的,也就是提醒我们在看待个人时不要忘记别人也是有他的强项。我们要学习随喜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拼命放大别人的问题和缺点。在这点上,我相信我还可以做得更好的。

在《十大愿王》里,师父说到别人不对了,我们仍然能接受他,包容他,才是真功夫,而且师父非常强调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克服,要修的。感恩在《動》时许多的发生,不断提醒我要时时刻刻行普贤行愿,不断提醒我要怎么用觉性与别人相处,不断地提醒我要怎么随喜别人的功德,而不是他的罪业。当然,人是不断学习的,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行愿茶会里不断“闻思修”,让我们变得更好。

在《十大愿王》里,师父也有提起佛在修行中遇到的状况,例如 “拾不可说头目手足”,“拾”是布施,在六波罗密里是修行的本体(布施是体、持戒是相、忍辱是用)。在大乘佛教里,修到般若波罗密就是圆满了,但在华严经里到方便波罗密才算圆满(般若波罗密是成就),才算一个十。之后到愿波罗密、力波罗密、智波罗密分别再加一个零。这点我被搞糊涂了,有请师父开示。
  

【每个发生都是学习的机会。祝福你!】

2017年1月16日星期一

西立 《十大愿王07》心得报告

“我都尽力了,但是就是没有结果。这个问题是我们要去参的。”

这段期间为了让《一動天下无难事》佛曲弘法会能顺利进行,我和团队到处到各地道场进行拜访和分享《動》的内容。因此欠了两期的《十大愿王》心得报告,还真不好意思。
回归正题,我还记得在其中一个会议里,我们在看着票务情况。当时即使跑了全马各地进行宣传,但是票务的进展非常不理想(甚至是告急的!)。当时听在耳里的我,心里真的不好受。一来自己埋怨为何歌手的票退得这么厉害,二来头脑里一直问为何我们走得半死了(当时认为),但promo tour的票还没有什么进展。

当我察觉到我有这个念头时,伟伦大哥说了一句话:“我知道108拜对你们很重要,但是拜了后,你们有更有心力地去做你们的事情吗?”。当下这句话深深地打入了我的心。很多时候我们都执着于外相(今天一定要108拜,而且不可以少,一定要如何如何拜等)。但,师父有提到修行不能只限于形象,更关键的在于法供养有没有带上来。今天我们108拜了,做了拜忏的功课,那我们有没有以“忏悔业障”去检验我们平时所做的一切呢?师父提到的“称赞如来,礼敬诸佛,广修供养,以这三愿填满生命,然后担心有所疏忽,就以忏悔业障来巩固”,就是以“忏悔业障”去检验我们在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及广修供养时是否有所疏忽呢。

当我听到了伟伦大哥的这句话时,我马上告诉自己,我们何德何能要每件事情都完美顺利进行呢。我相信因果,相信三世,那现在的结果是因为过去的不圆满。关键是,现在的我可以做什么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因此,我马上找了另一个筹委慧璇,私下与她策划了两人非正式前往森美兰州逐一拜访佛团,已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活动及支持他们。几天后,我们两人犹如疯子般走了整个森美兰州,一步一步踏实地去拜访佛团,一一去和他们宣传動。

忙完一整天后,当我在家自我反思时,我发觉这一趟旅程让我有一些额外的收获。我体会到师父为何要我们去参“我都尽力了,但是就是没有结果”。在筹办動的期间,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埋怨为何结果是不尽理想的。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其实在过程里,我们还有许多可以加强的地方的。所以,尽力未必得力,是因为过去的我们因为我们的贪嗔痴造成的。那现在的我们就要忏悔过去所做的一切,并让自己提起正念,去调整身口意。

“忏悔业障”,我的体验是它不只是限于108拜(它是很好的媒介让我们去修身口意),更是时时刻刻检视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以行动调整身口意。



【从发现问题,调整自己,摸索到找到自己的生命方程式。有逆境忏悔,生命品质自然能越来越棒!】

2016年11月23日星期三

黄西立 《十大愿王05》心得报告

“供养的东西不是重点,但你的真诚是在的…”

这集里,师父到了第三愿,“广修供养”。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供养。当师父说各种供品,我很少做实行供养。有时在道场活动时,当在点灯或盛水供佛时,内心只是觉得那是protocol,缺乏了真诚供养三宝的虔诚。说来惭愧,这点很多时候真的可以有很多的加强。
此外,师父也一直强调供养的物品是媒介,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发心真诚地去做供养。原来供养不只是局限在供品上,更不是供品越豪华,供养功德就越来越大。

这让我反思有时在佛教活动里,当来到供养师父的环节时,我纠结于“要给多少”,或者只是意思意思地交出一笔钱。这点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做供养时要真诚地,发自内心地供养。这也包括今天在做着佛曲弘法会《動》时,时时刻刻观照内心,提醒自己是不是还保持着那颗一心一意为佛教的真诚和心。

接下来给自己的功课:养成“广修供养”的习惯,先从以清水为媒介,供养家里的佛像,训练自己拥有供养三宝的习惯和虔诚的心。


108拜继续结界。除了在外跑动时(工作和《動》),其余的天都会做108拜,逐渐地去培养108拜,做功课的习惯。



【除了供养佛之外,生活里面还有什么是能广修供养的呢?用心+随分随力就对了!】

2016年11月9日星期三

西立 《十大愿王04》心得报告

108

由于这两个月是公司eventPeak hour,加上《動》佛曲弘法会的筹备也在同一时间启动了,几乎每一天是12am才能回到家。在做108拜时,也发现了会有不间断的偷懒念头。老实说,这是业相考验我吗?很多时候,当这些念头一直浮起时,我都是和自己说:“拜就是了,别想这么多。”有时会战胜这些念头,但有时也会被打败…哈哈哈!继续努力!

话说回来,虽然还是有待改进,但在行动力上是有小小进步的。至少当遇到挫折(尤其客户拒绝)时,也不会像以前般一直沉醉在情绪循环里。

称赞如来

当面对圣人/佛时,什么光都发时,我们都会赞叹歌颂。但师父说这功德很小啊!更关键的是在平淡的日常生活里,面对平凡人,我们是否能看到他/她的伟大,并且赞叹对方。只要别人都有正面的部分,我们都要赞叹。这想起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别人负面的,一直说别人的短处,结果自己辛苦,别人也辛苦,关系更因此而破裂。所以,当我们转另一面,“称赞如来”,看到别人的真善美,并赞叹,我们就不会有恶缘。四摄法里有提到“爱语”,那我们平时做了多少呢?还是一直口说爱语,心却恶言呢?这会是时时刻刻的提醒。

“称赞如来”的前提是,除了行动,心也是要真心赞叹,称赞对方,否则叫“虚伪”。师父也提到“称赞如来”不是面对师父时才说赞叹话,而是我们需要真实践,就是听到什么,并行动。Walk the thought,这就是真正的称赞赞叹。这点,我还有需要提升,毕竟有些时候面对不如意的时候(特别是budget2017出来时),很多时候内心会对别人不满,甚至内心里都是骂人的念头。

最后,很喜欢师父说:“恭敬尊重不是要超越你的能力,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第一个,以他为第一优先。”。师父里提到以三宝为先,因为它是生命的南针。回到自己的生命里,学佛,定位是什么?要弄清楚!弄清楚了,行动!



【见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行动了。生命自然能够有所不同!】

2016年10月17日星期一

西立 《十大愿王03》 心得报告

“做到那里,改到那里…..有业障时,就去108拜”

感恩师父在开示时说了这句话。最近在筹办活动要行动时,大脑里就会有许多“自己和自己打架”的现象,造成行动力会陷入0%。我相信这是我的业障,而师父说当有业障显现时,就要去拜忏(老老实实去拜),不要不愿意忏悔,还诸多妄想。嗯!业障就是提醒最近松懈了的我好好做108拜了。

“一个我拜一个佛”,把每个人当佛般恭敬地去对待,去礼敬每个人。难不难,老实说我不知道,不过我会去做,学习踏踏实实,乃至每分每秒都礼身边的佛。

在《十大愿王》里,师父提起了众生都有制造烦恼的DNA,即使是别人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能让我们产生无穷尽的烦恼。身为行者,我要学会听而不留。至于可以怎么具体地做,老实说还是有请师父指点。

 “活在当下,即是活在永恒”,这句话我不是很明白,请师父指点。

在《十大愿王》里,很喜欢师父“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句话。学佛修行不是生活里的某个时段(特别是“佛教会时段”)而已,而是每一念,每一刻都是填满正念,踏踏实实地活在当下。

感恩。


【觉察到自己大脑打架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是什么呢?每件事情完全投入100%的去做,这个时候没有其他思维,就只有行动。那么生命就变得踏实了。】

西立 《十大愿王02》 心得报告

“行者讲到做到才叫行者!

学佛多年,对于佛学知识多多少少都能掌握,了解的。身边朋友对于佛教有疑惑时,都能多多少少解答疑惑,也会告诉对方学佛好,要学佛。自己静下来自我观照时,发现自己在行动力可以做得更好,尤其是行着自己口中所说的东西,walk the thought

在公司的大型活动里,我承担了行政组长的职位,并接受面对全新任务的挑战。由于自己的惯性,在面对问题时,很多时候只是让自己停留在“知道该怎么做”,却缺乏了改变习性的行动力。这惯性当天也导致了问题不断地重复,并让自己陷入轮回。

在重看”十大愿王”时,海云继梦法师一直强调”知道了就要做到!”,并提到“活在当下”就是把每一刻的分内事都圆满它,做好它,并念念都是踏实的!当我看完后,心中的第一句话是:“天!完全击中我的盲点啊!为何轮回?因为没行动,没去改变!”。(感觉自己一直在做“差劲凡夫”啊…)

回到工作岗位, 这一次在进入办公室之前,都会自我提醒自己要主动行动改变,不要再被旧有的习气牵引,并陷入无穷的轮回。每当发觉自己再用自己旧有习性处理问题时,在临睡前的晚课都会忏悔,并提醒自己要行动(不过这点我承认因为懒惰,没做108拜的!哈哈哈!)。这样的举动持续了大约两个星期。过程中,虽然在行动层面可以再进步,但比起之前,自己察觉在工作上重复犯同一个错误的次数有所减少,并让自己工作的效率开始有提升。

虽然这只是在生活上小小的事情,但我开始相信学佛是能帮助我们生命更圆满的,前提是讲到做到。

虽然我不太会想自己要普度世界一切众生,维护正法什么的,但对我而言,我发愿踏实把佛法运用在生命每一刻中,改变自己的生命品质。虽然过程中虽然有不圆满,有许多可进步的地方,但这就是修行,也是我生命的功课。

感恩。


【发愿,下一步就是结界了。行者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