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佛 莫负法
每一次听护法都是这么震叹。
如果因为有护法的心,那么心量就好很大,也会看到乱象显现,看到忏悔业
障的需要。
这段话好像在打着我,其实是我对佛法没有信心。
我想也是,经历一直在磨损我对佛法的信心,从过去想要饶益众生到现在觉得自己实践才是让正法久住。从那么有抱负的想法到开始畏畏缩缩似。
那个畏畏缩缩的自己真的要回来护法,令正法久住咯。。。
【护法是上求佛道(自己实践),下化众生(饶益众生)同步进行的。不怕没有信心,只怕自己没行动!你计划如何护法?】
莫负佛 莫负法
每一次听护法都是这么震叹。
如果因为有护法的心,那么心量就好很大,也会看到乱象显现,看到忏悔业
障的需要。
这段话好像在打着我,其实是我对佛法没有信心。
我想也是,经历一直在磨损我对佛法的信心,从过去想要饶益众生到现在觉得自己实践才是让正法久住。从那么有抱负的想法到开始畏畏缩缩似。
那个畏畏缩缩的自己真的要回来护法,令正法久住咯。。。
【护法是上求佛道(自己实践),下化众生(饶益众生)同步进行的。不怕没有信心,只怕自己没行动!你计划如何护法?】
理事要无碍。
聪明伶俐的人往往看前面,没有看后面,所以常常造新业。
呵呵,好像我就是这样。因为一直站在领导的位子,所以常常需要有更宏观的想法,带领前进。
所以,有时候会觉得不管你做什么决定,都会有人“说”,所以就不要理太多。也因为这样,所以理事常常有障碍。
我的大哥就是那个做事很圆融的人,讲真的也因为这样他的生活比较顺,没有那么多障碍。最近,和二嫂谈论到大哥的处事,发现学会圆融,生活也会比较顺心顺意,没有那么多障碍。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处理,过程和结果都会不一样。
过程和结果比较好,发现他们会比较瞻前顾后,也会比较照顾大家的感受,所以过程也让人舒服。我想着这就是修习圆融道的好处,让自己的生命更加顺心顺意。
好吧!我会继续努力把听到的都认真听到,并努力做到,这样我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你听到了普贤十大愿的哪一大愿而想要努力去做?】
修行就是当别人说你的缺点的时候,你会想办法改进!
回想过去,在中学大学时代,和朋友或者同修常常会有分享环节,甚至允许他人告知自己的缺点,然后想办法去改进。
说实话,那个时候好像是最没有“我”也是想法设法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年龄和历练不断地增加,那个“我”也跟着升起!
所以,学习的步伐好像也越来越慢,甚至好像我许久也没有再有身边的朋友愿意告知自己的缺点。这可能就是师父所说的业障吧!
希望,自己可以每天有个和自己对话的空间和时间,让自己的觉知提醒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和自己对话不一定能会有觉知提醒自己,反之禅修和拜忏会更有效的让我们有清明心,有醒觉的心。】
我特喜欢这一句:生命花园里头的灿烂生命花朵。
我想成为那一朵灿烂生命花朵,努力开展生命力的那一朵灿烂花。
生命力的璀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当自己的生命力开展的时候,也能饶益身边的人。
情绪真的主宰我们的生命,心情好看什么都欢喜,心情不好就对生命失去信心。
很多病苦来自我们放不下,所以走不出来。走出来后就会看到生命的彩虹。
空想没有用,去做去行动就看到生命的璀璨花朵了。
【希望看到你分享,行动后所展现那灿烂生命的花朵。】这个假期,我很有福报,因为我有同行善知识。
志文常常分享他供佛的照片,慢慢的我也一起加入行列。
很多时候,真的把自己框死了,认为只有过去在寺庙看到的食物或着花才能供佛。志文说我学会了填满生命空间。:)
这次的课程又在被人情味带着走了!
我生命的功课就是圆融。
好啦!我知道了。
我对自己要求很高,也对事情的完成要求很高,所以要在这平衡是我的功课。因为,我真的受不了别人顺便交上功课,我觉得这浪费大家的时间与生命。所以,这就是要继续学习的平衡啦!
【你所理解的圆融是什么?】
我总是让人觉得我是个很理性的人,在我身上无情可谈。
可是,我觉得如果有人喜欢不跟规矩做事,用人情来处理事情,这样每次出来的效果都是“无眼看”。
可能,我要求完美,我也觉得呈现最好的出来,做的人有成就感,看的人也会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就是这样的发生让我一直产生很多烦恼。也许是我的包容心不够大,所以没有办法允许错误。所以,有时候我也是会排斥所谓的忏悔,我很觉得又不是我的错,做么要我低头。就是这样的发生一直和自己不断地拉扯关系。
太多的结果都应证用情做事固然得到部分人的心,但是事情只会继续恶化,也会再发生。我们的疫情不就是这样。当然我也认同理性下还是要有情,但千千万万不要偏情做事。
这一集看了几次就是一直没有感觉写出来。
【忏悔自己没有办法包容,没能看清楚事情的全面。给自己每天拜忏的功课,尝试去做吧!】
尽力未必得力,真的咯。。。
你尽力也未必得到你要的结果,但是不尽力就一定得不到你要的结果。
有时会觉得怎么是这样?
但是,听了好像有点释怀了。
因为,忘了把动机算进里面,动机力的媒介(身口意)有没有让我们犯真理(贪嗔痴)。
不过,有时候我会想身边的朋友对生命的意义没有去摸索和了解,做么也活的好好的?我们有时候去太了解,反而像枷锁这样顾前顾后,活到太小心翼翼了。有时候,我会有这样的内心对话。
【这个枷锁是什么?找到自己的定位就不会随业而去。】
很多时候,供养也要福报。不是每一次的供养都是有功德。
真的的供养具备供养具和法供养,才是真供养。
师父提到,如果你的供养没人领,也是不圆满。
真的,有时候你的付出,不见得别人要领,这也是回到忏悔业障的功课吧!
师父一直在强调清清楚楚的活着,才是生命最具有意义的形态。
我今天有清清楚楚,是有越来越清楚啦。。。
继续就是了!
【可以请你分享越来越清楚状态吗?】
看了3/4的视频,再加上今天的华藏工程,好像有点部分没有听到,所以再看了多一篇。一些听错或听不清楚的部分,有被重新抓起概念。
我想起我小时候好像比较会供养,长大后好像越来越少。因为被相给抓住了。
我很少吃水果,所以没有什么机会买水果来作供养。
现在也少出门,所以也没有机会买花来做供养。
可是,我真的被惯性带走了,为什么只有水果,花才可以供养佛陀呢?
今天,有被重新定义供养的意义和方式,任何形式都可以做供养。
好吧!就现在开始,我会在吃饭前先让佛陀吃,我再吃。
以后,穿美美的衣服前,也会先作供养,这样又具有法喜,又能漂亮出门。
不过,吃饭比较简单,要把这个训练起来。所以,煮饭菜的时候,也会像佛陀要吃,不可以随便煮,把那颗真诚心提拔起来。
供养也是培养自己的自性善根的方法,真的不要和佛陀计较啦~~~给自己往后的功课。自己天生的个性太精明太会算了 >_<
【很好,建立起供养的习惯!希望下一次听到你心得。】
当福报用完的时候,就业障现前了。
这句话很有感受,所以我要继续修福报。
好同事和好同修,师父的例子真的很好。我们到底是想要好同事还是好同修呢?
总之,任何责任来的时候,就要认真做好,清楚自己的定位。
不适合,就下来找自己合适的位置,你好大家好。我真心这么觉得。
佛教最厉害的宗---是八卦宗!100%对极了。
荷花滴下来的水就让它过,这一句要学起来。
对生命有意义的就该听,对生命无法提升的就让它过,这么简单的修行!
我很喜欢师父最后的分享:
用你的正念填满生命空间,不要想停止,永无止境地迈进并无尽的超越。
2021年绝对是个好年,因为我会继续超越自己。
【你生命的定位是什么?今年要如何超越自己?】
今天,看了这集,我觉得很恐怖。
师父说那位用心造业的拖车司机为了蝇头小利,所以斤斤计较。
他或许是为了养家糊口,但却努力造着业呀。。。
脑海里确实出现这么一个人,然后我觉得很可惜,因为她的惯性与知见让她努力造业。
正知正见多么重要啊。。。所以,它是八正道的第一个,因为正见才能引导我们去造另7个正道。有时候,确实庆幸过去自己的熏陶,所以还不至于在邪路。
而我有没有不小心努力造业?!
另外,这一段也是有打醒自己!
事情用对不对来看,那就无法圆融。
在我的世界里,真的是黑白分明,是非对错也分明,在我的世界我没有灰色地带,好像因为这样所以和人不圆融。
人家和你一样,你就高兴;人家和你不一样,你就不高兴。人家和你不一样,就会觉得他错了。然后,惯性会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其实,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的经验,所以才会认为自己这么处理是对的。其实,那时候的他或许还没经历到,所以他那时候做的也是对的,我不可以马上一刀切,不然就不圆融了。
称赞如来不是用嘴巴说,而是听了马上做,这就是最好的称赞如来。
真诚心和清净心才是上妙供养,也是最好的供养。
圆融道是不需要用大脑,也不需要去剖析对错,而是从生活中直接运用。这也是最挑战的部分,因为太惯性用大脑了。
【你要决定修圆融道吗?你会从哪里开始?】
深心信解,我有吗?
有时候也是会怀疑一下?
真的吗?拜一下,就OK了咩?这样厉害咩?有时候,会和自己赌气不相信。可是,时间情绪过去了,就发现自己对三宝还没有到坚定不移的阶段,所以才会不相信。
拜忏的过程中不是因为消除业障,而是拜着拜着,你的心情就会开始心如止水,就觉得再大的问题都好像不是问题。其实是自己的心左右了一切,所以念念才是最重要的修行。没有办法把念念安住与当下,那只好用拜忏的方法去和自己的心对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惯性用大脑来运作,想太多应该就是这样的意思。
想太多就行动力变差了,因为想也在耗力气。
佛法的体验是我们用行动去验证的,字眼上的理解是无法满足我们到菩提大道。因为,唯有真实的体验,你才会知道自己有几两重。自己真的是做到生命趣向的模式吗?
因为讲到做到才是行者!过去或许好也或许坏,那已经无法改变,未来是现在经营而达至,所以当下才是自己最好的修行空间。
我要学习少解释,因为我不要继续地狱因。
我要少说等下,而是改成我马上处理!
虽然,我还是觉得成佛很难,但是我至少要减少轮回的痛苦,才能更快遇见如来。
【学习了之后,要发愿、结界,然后踏实的去行动,那就是生命导向的模式。】
师父有介绍4个广为人知的菩萨。我突然对大势至文殊菩萨很有兴趣,因为师父说要求智慧就找他。觉得自己没啥智慧,所以想去多了解一下。
行愿是需要把一只脚放在地上的,因为它需要我们下手做才会达至我们要的目标,不是用嘴巴达到目标。我想这就是行愿力的魅力,也是佛教的魅力。
我们不向外求结果,因为真正的结果是需要你自己下手去完成。
讲到做的是行者,讲到知道是学者。
如实的经验会让我们去把事情做得更好,因为欢喜再做下一次。
还有4个心很重要: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
【知道了这4个心很重要,那你有开始结界发愿怎么样让自己去做到吗?】
口念佛法者多,心行佛法者少,这句话让自己有很深的感触。很多人可以满口佛理,但是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护法的宗教情操。
年轻人热爱办活动,因为办活动会有那一份对自己满足的成就感。但我觉得这只是一开始的感觉,如果对法的体悟加强后,会发现办活动是因为需要在活动里真实的碰撞和学习。只有血淋淋和痛,那么成长的效果就会更直接和快。或许,就是这样的血淋淋,很多人认为这是自寻烦恼,学佛应该要像一朵莲花这样不能有情绪不能有负面想法。所以衍生出另一种佛教徒,专门参加密集课程专门研修佛法的人。也因为如此,喜欢办活动的人往往会对那些满口佛理的人不屑,而喜欢参加密集课程的人也会常常只会办活动没有参加禅修课程的人不屑,形成了对立。禅修念佛修行的人就会指责办活动的人忘了修习并浪费生命,而办活动的人就会不屑那些专心与禅修的人只顾自己生死大事,佛法没有大力推广。
学佛就是要达至圆满,而如何达至圆满呢?
那就是自利利他的过程中,不断地熏习,然后在做当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再调整而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好。如果,生命没有改变,那肯定是学习出现了问题,是时候停下脚步,看看自己需要调整的地方在哪里?唯有想要提升生命品质的人,才会意识需要不断地进步,以达至更好的人生。
推广佛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时时刻刻考研我们对法坚定不移的心。奠下立身弘教的基础,坚定修心护法的脚步。护法的心有多强,就看你对佛法的体验有多深,行动力有多大,就看你的愿力有多大,而让正法久住。每一次的考验就是让你去印证你有多相信伟大的佛陀还有那圆满的佛法。
【很好,你看清学佛的道路。可否分享你发了什么愿,让你能面对考验,进而印证佛法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