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5 邓康进”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5 邓康进”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9年5月4日星期六

康进《十大愿王08》心得报告

师父提到难道人生就是这样存钱,然后被骗钱,待心智成熟了,就会思考难道人生就是这样吗?是的,确实自己有去思考到底生命是怎么一回事?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 就开始从身旁的人,各个年龄层都一一观察,都可以大略知道每个年龄层是怎样的一个生活,会面对什么类型的困难。难道就是两人相爱,成家立业,照顾小孩,小孩上大学,那时候才恍然大悟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但似乎也没有做出一番大事业。其实我觉得时间是过得非常快的,打工族都在倒数一个礼拜还有多少天周末才会来临,就这样4个周末,薪水单就会拿到了1张,拿了12张就这样1年过去了。如果没有好好珍惜可以听闻佛法的因缘,改变生命的品质,也许这1年就这样一直等待周末的到来来渡过的。

师父说,这个社会有些人为了蝇头小利而生存的人,我是工作效率慢,所以调整工作的速度稍微变快了一些,虽然这样可以把工作准时交货,但其实慢慢地发觉因为生活脚步变得快,也把自己本来有的耐心也慢慢不见了,或许可以再做出调整,工作的脚步是快的,但待人处事或许可以变回本来有的耐心。

察觉自己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大声说话,无论内容是什么,只要声量大,自己就会生起不喜欢的心,可是就在当下无法好好几时察觉,都是后知后觉。有敏锐的觉察力,这对修行路上或许有更大的帮助。师父说修行就在生活中,这是我非常认同的,尤其是在工作中。之前有在电台听到,在见到同事之前,你根本没和他见过面也不认识,但就是会花上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和同事相处。这都是有因有缘才会见面的啊,还有自己之前造的身口意所带来的业。六尘本不坏,在于自己的心与贪噌痴慢疑染着,还有自己的习性。

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事了之后,在想这一期生命可不可以就玩乐,先把提升生命的品质下一期生命再努力吧。也有想过,在这一起生命,再不把自己的习气改掉,这个习气还是会带到下一期生命,也还是一样一直轮回。想到这边就觉得很不值得,这一期生命确实要珍惜现有的时间。因为都不知道自己可以还有剩下多少时间,不要说年轻人还有很长的时间,我们都不知道生命还剩下多少期限。梦,醒了吗?

不要再想这么多的假设了。。。现在就开始修行吧!只要你开始行动, 你的生命就会有所不同!

2019年4月13日星期六

康进《十大愿王07》心得报告

师父提到合则聚,不合则散,但都不离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因为佛陀慈悲为怀。观众生的根机随缘说法啊,如果懂得这个道理的话,就不会说我的法门最殊胜,你的法门比较没有那么殊胜。其实要讲的法还是一样,都是离苦得乐的法门,世尊不忍众生苦。要不然佛教根本不需要附佛外道,内耗就已经在破坏佛教了。

遇到生病(挫折)就有要修行的念头,生病好了就想要吃喝玩乐,又在坠落了。这何尝不是我们人呢?自己就是遇到了困难,就去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之后再有福报解除佛法,才恍然大悟佛教的中心思想——缘起法。一切的人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不是老天爷偏心啊,都是自己之前造的身口意不善业。

今世有缘当佛弟子,是用我们很多世修来的福报。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一次的因缘,学习佛陀的教诲,学习放下自己的意识形态,让自己心量放大!

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康进 《十大愿王06》心得报告

师父提及经文的定义不重要,其实我觉得重要,至少知道一个概念。认同师父要把它落实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观照,时时调整,这样也就在提升生命品质的路上了。

日常生活有供养,可是却没有留意到自己的真心供养否,也没有带着疑情这样是否如法供养。但随分随力的供养确实是要的,就好像平时工作时,有时间就有时间的做法,可以做的尽善尽美;如果赶时间的话,也有赶时间的做法,所以供养如是。

我们的身体乃至世间都是暂时四大组合而成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衣食住行感到感恩才是,不应该报有理所当然的心态,虽然对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抱怨的时候,只有少许时候是可以在当下察觉的,然后才及时转念,要不然越演越烈,自己的不善的惯性又回来了。

我其实也有要供养花给佛陀,现时社会都注重外表,外表好看确实在工作路上比较顺;但我觉得供养花是因为花卉盛开花会凋谢,在整理花卉的工作人员日子久了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三法印的无常,才会感到人生这一期生命也是如此短暂,有所领悟。

无论是供养花还是其他东西,这都只是媒介。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带着真诚的心去做供养!

2019年2月25日星期一

康进 《十大愿王05》心得报告

在工作的场所,有谁不是都在生存边缘挣扎的人呢?有时候都会发觉为了保护自己,都会说了一些不善的语言。每次拜忏,都是在拜前一天所造的不善业,可是我们不善的念头有那么多,怎么能拜得完呢?

口业,真的非常恐怖。就一张嘴巴可以造成的破坏实在太大了。同事聚会时难免大多时都在背后说人家闲话,可是不得不聚,所以只好听,那就不参与继续说。

不要用计较分别心去拜忏。拜忏的功课是让我们放下意识形态,改变我们爱计较分别的心啊!学习在生活中随喜赞叹他人的优点,远离这造口业的因缘!

康进 《十大愿王04》心得报告

虽然不怎么明白理事圆融无碍,但是我觉得通过做义工可以为自己的学佛的资粮做准备。因为我发觉做义工的部分都是和工作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性质。义工的性质可能需要用到体力比较多,和不认识的同修一起合作把东西给处理好,都是和工作内容比较的话,工作当然比起义工顺手顺心得多,所以做起义工来,都会有很多怨言,这时就是很好观察自己起心动念的时候了。其实也是透过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更加可以观察自己惯性的反应。

嗔火燎原,确实在工作中就可以清楚知道。工作环境还真的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自己的惯性反应都可以原形毕露。知道自己前世造的不善业,所以才要受不善的果报,也唯有通过忏悔,拜忏,才可以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


当义工能够让我们通过做事来看见自己的心。多多来当义工吧! 你才有机会去看为什么会有很多怨言,而做出改变。
通过忏悔的功课,改变自己的惯性反应,生命必然有所不同!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康进《十大愿王03》心得报告


师父提及能做到标准凡夫就很不错了。标准凡夫——凡听到有人指出缺点,会改过。师父有提到经文“我以普贤愿力故”,“深心信解”,我们习惯用大脑去解释,搞清楚意思就满意了,你都知道,但是行愿力就没有了。不要知道就结束了,而是行动力要出来,就照着经典去做。师父也提及,修行在于行动力。

因为菩萨证得法身深心信解,我们凡夫只是记忆,去背而已。

师父提及爱解释,就是自己的业力。以前的我,工作时也不怎么爱解释,人家说是就是,不想理是非。可是最近才发现,其实工作时有些时候解释是需要的,不解释交代事情,怎么能呢?我想师父的‘解释’应该是指解释的时候是在保护着自己的‘我’吧。

师父提及习气就是地狱因。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时时提起自己的警觉心,警觉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身口意,要不然一个动作久了就变成习气了。师父提及,业相先前,就去拜忏。我非常认同,因为工作中会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但这是因为自己之前的造了不善的因,现在果报现前罢了。然而果报现前的时候,如果有没有警觉心的话,很容易就会继续在圈子里面打转出不来,继续造业轮回受报了。拜忏就是身口意三业同时都照顾好,如果时间安排好,早上都会拜忏5分钟后才去工作。这样一来,自己的起心动念较容易觉察得到。师父也提及,讲到要做到,行者也;不是讲到知道,学者也。

师父也提及,圆融道往往是在老百姓身上修的。圆融道不可思议,因为不能用大脑思考的。

要把当下把握好,念念踏实,不每一念空过。修行不是伟大的计划,念念踏实,念念成就,就是修行。要想怎样把现在做好。做好今天所该做好的事。不去想等一下,现在要上厕所就去上厕所。活在虚妄中。念念都建立在虚妄中。要扎实这一念,修行讲的都是真。
活在当下不会有不满,活在当下不会有委屈。
让我们的生命,不要在意外面,那是虚妄的。念念秒秒,活得踏实。

祝福大家,福慧双修,身心自在。

【不要再等如果, 现在就开始结界发愿每天都要做拜忏的功课!期待你下一次的学习分享!】

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康进《十大愿王02》心得报告


普贤菩萨,‘普’指的是遍及一切,‘贤’是吉祥。梵语是 Samantabhadra。假如有人愿意忏悔,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护持众生忏悔,六牙代表六度般若密。其中一脚是放下来的,因为要行愿。菩萨是千百亿化生的,就像通永老和尚一天念一万声的菩萨圣号,这一个行动力就是普贤菩萨的示现。

赞佛偈,普遍上的课颂本都有的,是对佛陀的一个赞叹。
天上天下无如佛,天上天下没有像佛陀这样智慧、慈悲圆满的人了。
十方世界亦无比,十方其他世界也没有像佛陀这样的圆满了。
世间所有我尽见,所有的我都见过了。
一切无有如佛者,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佛一样圆满的了。

古德赞叹佛陀写下的偈颂,心量很广才可以写出来的偈颂。
杀尘心念可数知,
大海中水可饮尽,
虚空可量风可系,
无能尽说佛功德。

佛陀告诉我们生死的真相,皈依三宝的佛弟子应常常思考,当我死的刹那,我是如何面对的,如何提起一个警觉的心过生活。佛陀悲愿在五浊的娑婆世界为众生说法,让众生得以解脱生死断烦恼。

修普贤十大愿,可以令正法久住,可以有智慧辨别附佛外道。附佛外道的内容都是不究竟,以自我中心为标准。

<普贤行愿品>出自《大方广佛杂华庄严经》,但碍于中国人好简,把名称缩成《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的全名为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八十华严》的最后一卷。入,是指证得。法界指的是一切平等平等。通过修普贤十大愿,可以证得一切平等的境界。只是我们的分别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平等心。

无名草,就只是小草而已,是我们给它加上了‘无明’。就是我们众生有分别心。我们对每天的日常生活麻木了,提不起警觉心,觉察不到法界一切平等平等。其实平凡的生活,过久了也就是不平凡的生活了。

知道了就去做,欢喜再做下一次,不是推理的。就好像师父提到的108拜。
愿 – 是菩提道上的终极目标(成佛)
行 – 有了愿就按照方法去做
和合的修炼,用行去知。慢慢的去做,会产生一个力量,这个力量的累计就是生命的力量。

深心信解,我们要充满了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
念心——师父提及有一位师父不管遇到任何事,都回到呼吸上。
精进心——欢喜再做下一次。西班牙的一位讲师虽然生病了,但由于觉得汉语版的维摩诘经翻译得不够精准,觉得梵文版的比较精准,想要把汉语版的再翻译得更精准些。
定心——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法门,就应该持续下去。
慧心——亲近善知识,还要多闻。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发生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工作上有很大不愉悦的发生,但我真的很感恩一切的发生,好让我有所学习、有所成长,一切的发生都让自己更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心念,还有自己的缺点。祝福大家,福慧双修,身心自在。

【祝福你! 这里很多是课程摘要,不是你的心得。心得是你的学习分享。一切的发生不好不坏,都是让我们学习的机会。学习让我们改变我们的惯性,让我们的生命趋向慈悲与智慧的圆满。】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康进《十大愿王01》心得报告


928日印尼中苏拉威西省发生了地震和海啸,有人来不及逃跑而被海啸卷去海中央,然而想要在海中央寻找一些浮物来保持自己是暂时获救的。这样的画面又让我再次想起‘盲龟浮木’的譬喻。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最让我惊讶的事是原来传闻师父曾经也是马佛青弘法委员会的主席、雪隆州联委会主席,看来传闻师父也懂我们这些爱办活动的佛青心声。师父说的一点也没错,办活动的当儿或多或少也还是会有一些人事的问题。因为身边很难遇到善知识,所以想用空档时间办活动同时多亲近善知识,但与人在一起还是会面对问题,工作上也如此,只因每个人的标准、准则不一样,当然这也源自我执。

“向外无所求,向内无所得”。这是令永和老和尚最开心的一件事。但我想身在江湖打滚的工作人士或多或少应该很难向永和老和尚一样吧,因为和永和老和尚这样想的话,我看上司/老板都要炒我鱿鱼了。但会时时观察自己的因缘,能做到多少“向外无所求,向内无所得”就做到多少,时时做调整。

我也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逆增上缘来临时,当下不能马上觉察到自己的心,都是事情发生后才后知后觉,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还不够敏锐,这需要靠平时的早晚课、禅修有没有在用功,当然也不可以忘了忏悔——108拜。

感恩和普贤菩萨有缘听闻《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带领众生朝向行愿的圣道,帮助一切众生达到‘戒定慧’的庄严和‘信愿行’的圆满。祝福大家,福慧双修,身心自在。

【方法已经知道了,那么就要开始结界做功课, 训练自己的心!行动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