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2 江暐颉”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2 江暐颉”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7年2月16日星期四

暐颉《十大愿王16》心得报告


“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就是爱教护法。”

佛法那么好,可是接触的人却那么少。为了让更多人接触正法,所以很积极的参与佛教活动。 不久前担任了《動》佛曲弘法会的秘书和新春团圆饭的财政和节目组组长。虽然都不断在“動”,可是却少了一份法喜。

这半年的活动筹备过程中,每一天都在和时间赛跑。不像以前大学时候一样,时间变得更为有限。 利用上班时间筹备活动,从24小时中的3份之一睡眠时间减少至8分之一,像央掘魔罗一样跟追不上了佛陀的脚步,离开佛法的氛围越来越远了。或许自己已经掉落了那种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的泥泞里。真的很累,并没有欢喜再做下一次。

还好在这半年内,还有行愿茶会的存在。虽然没有全程出席,不过在筹备活动当中还有听闻到佛法的机会,盛装了幸福的瓶子。时间两小时虽短,不过是带着法喜回家的。活动后也给了时间自己沉淀下来。才发现“把重量放下去!”是有条件的。不是硬撑,而是带着“正念”的把重量放下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清楚地知道自己时间的分配,清楚地知道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当理清了定位以后全力以赴,不攀缘,才会欢喜地再做下一次。

接下来,不再狠狠地把重量放在各种活动上,而是把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最想做的:深入经藏。愿自己也能贡献一份力量,让正法久住人间,每一个人都能吉祥,快乐!

【每天的忙碌会让自己不知不觉中在红尘中迷失了方向,所以参加行愿茶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行愿茶会能让我们与自己的生命做约会。发愿让自己继续参加行愿茶会,把学习到的普贤十大愿填满生命的空间,就是时时和佛菩萨相应。


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

暐颉《十大愿王15》心得报告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这是这一集《十大愿王》的开端,这段经文也出现在 “愿我”的歌词里面。是所听过一首很震撼,能让人鸡皮疙瘩的佛曲。

“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成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创造的。”

“愿我生生世世奉行善法,愿我生生世世广行利他,
愿我生生世世像佛陀一样,勤修清净波罗密,恒不忘失菩提心!”

同样的海云继梦法师在这里所强调的事情是:不放逸。提醒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要不断的精进前进,如果有发现到方法不对的时候,再做调整,然后坚持再走去。修行修心,扩大心量,是我们行者的功课。

“把重量放下去”,这是在《和合的修炼》行者培训营课程里面,很有重量的一句话。这一句话也运用在学习和道场的活动筹备当中。 发现只要用心的投入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看到成长。 就好像不断地练习“礼敬诸佛”的时候,看到长辈会身不由主的合掌起来,练习“称赞如来”和“随喜功德”的时候,看到自己和别人有所成长,看到别人奉献付出的时候,自己能体会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活泼的学佛,不放逸,才体会得到学佛是越学生活过得越轻松,越自在的!

对了!当你把佛法用在生活上时,生活是可以越自在的,因为你不再受境转和约束了。非常好!看到你的心量开始扩大了,记得要继续努力勤修十大愿王,让十大愿王填满你的生命的每一个空间。


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暐颉《十大愿王14》心得报告


“讨厌和喜欢是你的心产生的,现在你要把那一种对立给除掉。要除,难讲;转,总可以吧!”

想做和不想做也是心所产生的。还记得数月前,《動》佛曲弘法会的监制致电询问:是否能担任副秘书一职?当时并没心甘情愿的答应,因为打算在12月考一张专业文凭,想把时间都投入在专业的学习上。而且知道大型活动需要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去完成,觉得自己没时间去投入。“不想做”,所以只是答应监制协助秘书处设计地图,处理一些比较简单的文件和资料就好了。

几个月后接到公司的通知,公司答应赞助我考取这专业文凭,并要求我给予报考的日期。这时想到,如果把考试时间延迟,这样就可以放多一些心思在《動》的活动筹备当中了。所以就告诉了公司,在明年年中才考吧。

当慢慢投入于筹备过程的时候,才发现,其实秘书处的责任并不只是处理文件那么简单,各小组的沟通与跟进,更是秘书处所应该注重的。这个时候,“想做”的念头醒觉了。当“想做”的念头一起,“我很忙”,“我没有时间”等等的借口都不冒出来了。就算在脑海中飘过,也会想办法抽出时间处理,并不会因为这样的念头而让脚步停下。当没去想“想做”或“不想做”,让自己完全投入筹办的时候,可以察觉得到,自己所放进去的重量其实是比想象中来得更多。不用大脑,不给自己设下局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以内,能付出多少就多少,踏踏实实地去行动,结果是可以超越想象的。

在重中发力,一切就動起来了!


当我们有了对立的想法,想要和不要,我们就会失去了行动力。把自己的想法放下,只是去做,就会看到不同的效果了。

暐颉《十大愿王13》心得报告


“他的愿,他的,你要怎么修,你要怎么行,你的愿才重要。哪一愿可以跟他相应,这个才是重点。”

尽管每天的早课都在诵念普贤十愿,可是却只能感觉这些愿的存在,忏愧并还没真真的感受得到这些愿的心量。自己的愿是《八大人觉经》里这一句: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一者、礼敬诸佛,五者、随喜功德:
从这两愿中学会了如何低头,尊重每一个人。再怎么进步也不骄傲,成就自己,也不忘成就别人。

二者、称赞如来,六者、请转法轮:
称赞别人的成长和付出,并适时弘法。在道场弹奏歌颂佛曲,进行佛法分享,让更多人能接触佛法,让每一位来到道场的师兄都能把一些佛法带回家。让佛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三者、广修供养,七者、请佛住世:
学习佛陀修行修心,真真实实的体验佛法。每天的早课是必做的功课,常察觉自己的念头,熄灭恶的念头,并学习扩大自己的心量,保持不放逸的心态。

行普贤愿海,令正法久住!

发了愿要去行愿,而不是停留在发愿而已。只是发愿而不行愿,愿是无法成就的。记得,一定要行愿,祝你有愿必成!


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暐颉《十大愿王10》心得报告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都是假的,暂时借你的,要丢掉的时候,就自然就丢掉了。没有为什么,因为你拥有他的因缘到了。结束了,就不见了。

生活就是如此,并没有永恒的人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身边的人都是来来往往,能留在身边的并不会很多。离开了家当游子深造的时候,会舍不得家人;大学毕业后,会舍不得承办活动的朋友。越是迷恋过去美好,现在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成就亦是如此。无论是事业,知识,还是禅修,当我们看到自己有少许成就的时候, 如果当真,如果已知,他就不会再来一次。这些成就都是假的,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才要学习把已知的,迈向未知。不执着于过去的成就,清清楚楚在当下不去放逸,再次的踏入未知。对于结果不迷恋,也不失望。因为经历会提升信心,增上自己。

看见生命的无常很好,学习这一堂课主要是让我们用供养填满生命的空间,在生命里带着疑情,这样生命就不会空过。

2016年11月22日星期二

暐颉《十大愿王12》心得报告


有很多理想,就表示有很多痛苦。

起初当达不到理想中的自己的表现的时候,就会感到沮丧。觉得离主讲人的目标还有很远。不断尝试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投入学习提升自己的时候,才发现每一次的失败并不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反而会变得很自然,因为这就是达到理想中自己的过程。没去看那些遥远的距离,看的是现在的付出,和过去相比起来的小小进步。

比自己来的更大的挑战就是与人。当自己对别人有要求,而对方却没符合自己的要求的时候,也会感到痛苦。比如说不完整,错误的报告,又或者是工作效率低。就算提醒过,还是会重犯。结果需要自己去善后。

理想中的同事,是和自己拥有同一个步伐,能快速的把事情完成。但是同事却没如理想中的一样,也许就是因为自己的说服力,影响力不足,不能够发掘他们的能力,才一直让自己陷入这样一个环境。别人在做事,我们要做人。但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离截止日期越来越近,报告还没成型,真的很难称赞如来了。

愿自己和身边的家人,师长,朋友都能增长智慧,理事无碍。

称赞如来(这个发生)是帮助我们心量扩大接受他人的不圆满,帮助他人是以启发众生的觉性为主,如果你是他,你如何帮助他一起达到公司的目标?

暐颉《十大愿王11》心得报告


我对得起众生吗?我对得起三宝吗?我对得起因果吗?

当提到众生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六道中的天,人,阿修罗,畜生, 饿鬼,地狱。在修世间法的时候,修行对象就是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小动物。当在道场的时候,会很自然,很主动的端水给讲课的善知识和法师喝,请佛住世,请转法轮。看似很有修行,但把对象换为母亲的时候才发现, 我们可以对一位才刚认识不久的陌生人如此的礼敬,反而从小养育我们成长的母亲,好像都忘了礼敬她,没主动的端水给她喝。

三宝佛法僧,是皈依的对象。问自己一天用了多少时间去听闻佛法?一天24小时,9 小时已经被事业占据了,在还剩下的15小时中,是否有抽出时间来听闻佛法,提升自己?有没有亲近善士,持续的学佛以巩固正见,依正法而行,分辨正信与非正信佛教的能力?
不放逸,才对得起三宝。

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创造的; 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创造的。  繁忙的事业与活动很容易让自己迷失正念,惯性就在这时候很明显的浮现出来。看到有兴趣的活动或课程就去报名了。当无常发生的时候,时间表因此排得密密麻麻的时候,就开始感到苦恼压力,开口抱怨了。 这种贪心参与活动的心态,就是制造了。学会取舍,要把佛法填满生命空间,但不是填满生活空间,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效的持续学佛。

佛陀的教导是让我们解决生活的烦恼,十大愿王的基本三大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都是可以在9个小时的事业上用上的。修行不是只有静坐/听经/诵经/拜佛,在每一天生活中改变自己的念头朝向善法都是迈向成佛的脚步。】

2016年10月17日星期一

暐颉《十大愿王08》心得报告


修行人的眼睛都是看光明的。要看到有功德的地方,随喜。

在道场很常看到很用心准备膳食的菩萨。当她们发现食物还剩下很多的时候,就会拿起食物,一位又一位的问着同修们看谁还想吃的。往常只是想到说:我饱了,吃不下了。谢谢!

那些一盘盘的食物,都是菩萨们很用心,花了很多时间、功夫准备给我们医饱肚子的作品。不管食物有没有吃完,最后她们还需要善后。活动前,活动中,甚至是活动后也都在劳动。这一些功德,怎能让人不随喜呢?

这一次的学习,就是多吃一些准备好的食物,就算是感觉饱了,也不浪费菩萨们的用心。除此之外也帮忙菩萨们问一问谁还能食物进肚子的,好让菩萨们能快一些完成善后的工作,好好休息。食物吃完了,也能让她们开心吧!



厨房菩萨们遇到你一定会很开心。多点随喜他人的功德也能让我们结更多的善缘。

2016年10月10日星期一

暐颉《十大愿王09》心得报告

修行关键就在境界来的时候,你才知道做得到,做不到。

一直以来都有着准时下午六点下班的习惯。那一天有两份报告需要呈交给顾客。这次的计划,由我和一位才刚来到公司的新同事负责。午餐时候,他告诉我报告还需要加一些资料就完成了。

下午四点了,新同事交了第一份报告给我修改和完成。和原先计划好的时候一样,下午五点的时候第一份报告就完成了,而新同事也需要交第二份报告给我修改了。收到电邮,按下文件的时候,才发现报告才完成了五分之一!放工后还需要赶去活动,无常来得真是时候!

空空的报告点燃了那颗嗔恨心。虽然口上没说什么,但心中是骂了新同事一顿。向经理要求延长提交日期后,也第一次在公司加班了。之后想一想,新同事才来不久,对于报告的格式和所需资料的确需要多一些时间去熟悉。反观自己,自己的领导能力不足才出现这样的状况。

还以为说自己修行是蛮不错的,但所谓的不错是在还没发生任何的突发状况的情况之下。当事情发生了以后,才知道潜意识的修行还差得远呢!




【菩萨海会内有各种不同的众生显示种种不同现相,面对种种人事物和发生时扩大心量。

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暐颉《十大愿王07》心得报告

“不是要把这个缘除掉,要把那个因给除掉。当它除掉以后,再有那个缘来你就成熟了。”

有时候,拿起麦克风主持活动还是会脑袋突然空空,词穷,口吃。每一次的尝试,每当看到冷冰冰的反应其实还是会怯场,有一种“以后就不站出来讲话”的想法。或许是因为自己准备得还不够,临场反应的训练还不足。逃避的话,主持的能力就只能停在这里了。只有把“想逃避”的想法除掉,不断去尝试,找出自己的主持风格,下一次站出来的时候,就会比上一次的表现来的好。


“在摸索生命改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的是菩提心和出离心。”

了解到生命的脆弱,是自己学佛最初的理由。曾经走在生死的边缘,当时问了自己:“在离开之前,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答案到至今还是一样:要让身边的人脸上都带着微笑。所以想尽力去帮助,成就他人。但是发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自己其实也有很多烦恼要处理。所以才要修行,了解佛法。除了让自己“解脱”于种种的烦恼,也把了解到的佛法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体会得到自由,真正的快乐 。


【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的,只有去面对它,再多次的去尝试,一定会看到成绩的,因为因果是公平的。有烦恼就是因为我们还有业障,多做108拜的功课,让自己能够忏除累世以来的业障,这样就能够减少烦恼,同时也能提升生命品质。当生命品质提升了,自然就会有方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2016年7月16日星期六

暐颉《十大愿王06》心得报告

不管在哪种环境下,你都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很清楚,但是你必须跟着这样,那你就跟着这样。

最近任务都是很意外地,很突然地加在行程表里。结果埋怨的话又习惯性的说了出来。

不为发生做反应,只为目标做行动。

当时心情并不愉快,说埋怨的话。不过最后还是接受了事实,就跟着这样,把心思投入在任务里,没想那么多,只专注于完成任务的目标。这次所学习到的事情,是放下,停止滋养念头和情绪(意识形态),不让自己陷入不愉快的心情里。

暐颉 合十


【是的,只要你能够接受每一个发生,那么就可以活得很自在。进一步尝试用感恩供养的心完成任务。】


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

暐颉《十大愿王05》心得报告

对于这次供养的学习,有好的体验,也有不愉快的。

不愉快的部分,就是把每做的一件事,都像供养佛一样,尽自己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很容易让自己追求完美。不完美,就会产生烦恼。至于好的部分,就是懂得珍惜得到的东西,即使那件东西不属于自己的。比方说,当别人把书本交在自己手上的时候,把书本想象成供养佛陀的媒介,拿起书的时候或放下书本的时候,能感觉得到这股用心,是喜悦的。

称赞如来,除了学会看到了别人好的一面,也懂得去成就他人。知道朋友对音响有兴趣但却没迟迟没踏出那一步。那天听到说有活动需要人负责音响,就顺便告诉了负责人朋友擅长这部分。活动完毕后,听到朋友说:之前一直都想负责音响,现在给我做到了!心中是充满法喜的。

此外,另一位法侣面对问题,他纠结了很久心门还是打不开。自己也是经历过同一个问题,所以就尝试开导他。放不下,是因为你不面对现实。这句子是当时老师对我说,听了让我顿时放下的一句话。把这份体验,这佛法告诉那位法侣,最后他也释怀了。

做了才有感受,才是拿来做印证的地方。弘法,是一直以来想做的事情。比起文字上的佛法,更希望能透过
亲身体验过的佛法, 让更多人感受得到佛法的温度,过着没有烦恼的生活。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暐颉 合十
【很好,请继续去实践佛法、与人分享佛法!至于做得不完美,也不用起烦恼,尽力就好,欢喜再做下一次!】


2016年6月10日星期五

暐颉《十大愿王04》心得报告

当我们对一样事情有了经验,有了成就的时候,就会开始对那一件事有所要求。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风格套入那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会指出他人处理事情的缺点和不足,会很多意见。虽然很用心的想把事情做好,但无形中这样就造业了。

此外,发现在办活动的时候也有计较的心。有点不甘心需要多做一些,有点不喜欢为什么他人效率那么差?也会尽量避免让自己背上一个接着一个的任务。因为觉得自己超载了,就在那里抱怨了。这些都是因为在做事情的时候想太多,而且还是往坏的那一方面去想。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乏了发现美的眼睛。在处理事情方面,也许自己可以练习去减少自己的完美主义和抱怨的情绪。当别人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与其只看到错误的,还不如去称赞那些比之前进步的地方和那些敢尝试的勇气?

在平淡当中,你能不能看出伟大?说好话,称赞他人很容易,但真心的称赞并不容易了,尤其是别人并没有很明显做得好,没很出众的时候。现在能做的,就是放些心思去观察,去察觉别人好的一面,然后真心的称赞他。除此之外,也在日常生活中,在没佛像的地方,也能够像身在道场一样,升起对三宝的恭敬心,对法的用心和欢喜心。

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也依然会以三宝为第一优先,让法融入在生活中、心灵里。达到生命的改造,转凡为圣!

暐颉 合十
当别人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与其只看到错误的,还不如去称赞那些比之前进步的地方和那些敢尝试的勇气“,去实践这点吧!自己和别人就不会苦恼了,皆大欢喜!】


2016年5月25日星期三

暐颉《十大愿王03》心得报告

众生烦恼无尽是因为有制作烦恼的DNA

当自己多愁善感的时候察觉到脑海里总是飘出很多很多的想法,会猜疑,会判断,会想去听符合自己心情的歌让自己沉溺在音乐里,会让自己变得闷闷不乐。然后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把这些所谓“知道”的资讯转化为“未知”,想法出来了就忽略他,做好这一刻应该应该做的事情,心情也慢慢的平复了。是什么钥匙,打开了这些情绪?这也是业障吗?

愿消三障诸烦恼,清净身语意业,长修礼敬。

暐颉 合十
【情绪来时,既然去听符合自己心情的歌让自己沉溺在音乐里,反而会让自己变得闷闷不乐,为何不听佛号的唱诵,自己也跟着唱诵,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同时又是在做唱诵的功课,过后又可以回向功德,不是一举数得吗?试试看吧!】


2016年5月12日星期四

暐颉《十大愿王02》心得报告

“因为不是深心信解,没有如对目前,
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只有凭想象。”

接触佛法也接近三年了。三福行,四谛,六度,八正道都能一一说出来,可是被问到佛法的体验,能分享的还真的不多。常会对身边的朋友们说:佛法真的很好。但静下来反问自己的时候,能说出来的好,寥寥无几。每天的早课都会念一遍普贤十愿,过后一天的生活当中,貌似都把十大愿王都忘了。虽然皈依了三宝,但有时阅读经文的时候,还是会带有一些怀疑。因为现象有点不合逻辑,就好像看科幻小说一样,只能想象,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前几天被面子书上的一张图片吸引住了。图片是这样的,一根点燃的蜡烛在黑暗的环境里,当被光线照着的时候,影子就只有蜡烛,并没有火的影子。
影子就是文字的佛法,而燃烧着的蜡烛,就是生命的佛法。才发现就算看不到,并不代表他不存在。如果只是停留在知道而做不到,就不算学佛了。

讲到知道是学者,讲到做到叫行者。常随佛学,原来不只是深入经藏,还要有那一份实践佛法行动力!

暐颉 合十


【修学佛法是有次第的,基本上是从闻、思、修入手。你已有了一些闻法的基础,进一步就是思维和实践的部分,既然每天都在念普贤十大愿,就从十大愿的其中几个愿去开示实践吧!】

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暐颉《十大愿王01》心得报告

感恩从法师们的开示中学习到:

一、不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这句话不只是运用在承办活动的事情上,也包括了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还记得最初拿起吉他的感觉,就只是纯粹想和身边的朋友分享音乐,让大家带着笑容开开心心的,可是如今才发现,拿起吉他就只是因为责任而已。就为了佛曲分享而拼命地练习,为了配合环境而弹奏出不符合自己的风格,只专注在技巧而已。长时间下来,对音乐的热忱也慢慢地熄灭了。因为忙,因为种种的挫折和烦恼,我们很多时候都容易忘记了最初想做那件事情的理由,很容易忘记把佛法运用在生活上。当忙的时候,给自己呼吸的空间,停下来关照自己的心,初衷是否还在那颗心里。

二、有困难就是业障显现。理想中的自己,是能站在人群中说话并感染他人的主讲人。前阵子佛曲分享彩排的时候,第一次拿起了麦克风主持的自己却和理想中的自己反差很大,表现得非常糟糕。语无伦次,脑袋一片空白,一直到彩排结束。除此之外,近期也担任了嘉年华会的义工课程设计与执行组的组长。由于累计了不少承办活动的经验,起初还不认为有什么问题。结果课程开始的时候,却遇到了重重的突发状况。让人不堪的出席率,种种无法回应义工们的问题,若这情况持续下去的话,还会影响到整个嘉年华会的承办。还记得去年出席传闻法师的《十大愿王》的课程,当时法师常把“108拜”挂在嘴边。很多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并没有去忏悔业障。经过最近的事情的发生,那些还无法处理的很好的难题,才发现自己的不足,才发现自己的业障是多么的深。

提醒自己带着那颗初心去行动,不断的修正惯性去进步,一步一步踏实的走向目标,让理想中的自己不再是理想!

暐颉 合十


【很好,修行不忘初心,能够不断修正惯性,一定会有所不同,实际去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