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在视频中提到的那个追逐蝇头小利的那位司机时,我隐约就知道那同时也是在讲我了。之前,自己就有发觉我对付出这码事(尤其涉及到金钱),时不时会禁不住去计较的。好像以前大学时,因为有驾车,同学们会要求搭顺风车。刚开始载的次数不多,心里还能接受。慢慢地随着次数变多,心里就开始计较,说我载这些人,从中我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我甚至会对那些没给予我回报的人给他们看我的脸色。从中发现自己说要去帮忙人家时,目的并不单纯,其实想要受人家欢迎,以讨人家欢喜,才是自己的目的。由于动机不纯,做久了,如果受人欢迎的目的没有达成,就会想要其他形式的回报。
同时,出来社会工作后,真心觉得钱难赚,所以生活中就会像法师讲的那样,拼命往蝇头小利里面钻,希望累积更多财富,又偷懒不想更努力,真的是用心在造业。造了业后又后悔懊恼,可是懊悔后又把事情抛诸脑后,故态复萌,陷入无止境的轮回。
另外,法师讲到供养具时,发觉自己没有真正地把三宝放在第一位,在佛法修学上和生命的改造上,态度得过且过,不尊敬自己的生命。
期许自己把以上习气(讨人家欢喜的人格,只求回报的人格,慵懒占小便宜的人格 & 得过且过,吊儿郎当的人格)去掉,做个有用的人。
同时,出来社会工作后,真心觉得钱难赚,所以生活中就会像法师讲的那样,拼命往蝇头小利里面钻,希望累积更多财富,又偷懒不想更努力,真的是用心在造业。造了业后又后悔懊恼,可是懊悔后又把事情抛诸脑后,故态复萌,陷入无止境的轮回。
另外,法师讲到供养具时,发觉自己没有真正地把三宝放在第一位,在佛法修学上和生命的改造上,态度得过且过,不尊敬自己的生命。
期许自己把以上习气(讨人家欢喜的人格,只求回报的人格,慵懒占小便宜的人格 & 得过且过,吊儿郎当的人格)去掉,做个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