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一篇,不容易聽懂的[恆順眾生]。一開始很喜歡師父提到的意境
因為他描述的世間美真的好像很美。令自己不禁想起以前攀山涉水去欣賞大自然的美然後陶醉在裡面風景中。我能理解的就只有親身感受周圍環境的美 清風吹拂臉頰的清自在感。師父說的捕捉到沒有不是很明白
因為經歷過的怎麼又會溜走?還是我太執著於師父的比喻?
之前師父提過佛法是不能用大腦思考的所以理性在這裡發揮不了作用。一個感性的人雖然不一定糊塗,不過感性的人要嘛就散發正能量,反之就是負能量。我們需要去感受人與人之前的相互和秀出生命感,要是身邊的人不開心那怎麼辦?很認同在自己的生命領域裡要活得像樣 而且師父提到修行不是自己一個的 不是我是我 你是你的,所以這份不開心就算自己不介意也不願看見身邊的不開心。可能是自己那喜悅的磁場不夠強所以很容易被身邊的人影響心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好的可以不去介意,別人的更加不需要理會,只是不曉得陽光的光線會不會因為這樣變淡
中間還提到恆順眾生和合而生其心 要用此心去引導眾生出離三界。這部分真的有點深奧 出離三界前還要證得菩提心 光是摸索就要很久了吧。還是那句 做就得了只是感覺自己和出離三界有點遙遠 因為塵世煩心事不少啊。
很喜歡師父後來說到這個(若於眾生尊重承事 則尊重承事如來 若令眾生歡喜者 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聽到歡喜我也很歡喜了。心量擴大真的很重要,當然這樣我一直覺得這樣也是在救自己因為放下才能得到解脫。還是師父的講解得好,以大悲心為體故讓生命放光。最重要還是有心去做,先發菩提心 後證菩提果。其後也不必太執著幾時示現。
之前師父提過佛法是不能用大腦思考的所以理性在這裡發揮不了作用。一個感性的人雖然不一定糊塗,不過感性的人要嘛就散發正能量,反之就是負能量。我們需要去感受人與人之前的相互和秀出生命感,要是身邊的人不開心那怎麼辦?很認同在自己的生命領域裡要活得像樣 而且師父提到修行不是自己一個的 不是我是我 你是你的,所以這份不開心就算自己不介意也不願看見身邊的不開心。可能是自己那喜悅的磁場不夠強所以很容易被身邊的人影響心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好的可以不去介意,別人的更加不需要理會,只是不曉得陽光的光線會不會因為這樣變淡
中間還提到恆順眾生和合而生其心 要用此心去引導眾生出離三界。這部分真的有點深奧 出離三界前還要證得菩提心 光是摸索就要很久了吧。還是那句 做就得了只是感覺自己和出離三界有點遙遠 因為塵世煩心事不少啊。
很喜歡師父後來說到這個(若於眾生尊重承事 則尊重承事如來 若令眾生歡喜者 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聽到歡喜我也很歡喜了。心量擴大真的很重要,當然這樣我一直覺得這樣也是在救自己因為放下才能得到解脫。還是師父的講解得好,以大悲心為體故讓生命放光。最重要還是有心去做,先發菩提心 後證菩提果。其後也不必太執著幾時示現。
【踏实的去修行后你会领会法师说的“恒顺众生”的意思。发菩提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