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

锡俊《十大愿王09》心得报告


感恩海云继梦法师的分享与开示

佛教节日的意义旨在给我们随喜功德, 把这一天当作殊胜的时刻来庆祝,那才能夠歌咏赞叹, 诸佛菩萨的圣德跟名号。节日是个媒介, 透过这个媒介来歌咏赞叹诸佛菩萨的圣德与名号, 这个是随喜功德。除此之外,也要发挥节日的意义,才能让我们有所体会与学习,那才有意义。进而把那歌咏赞叹溶入生活中去实践。就好像供养一样,要通过供养具来供养,同时也要带上法供养与七菩提分的疑情,那才是真供养。延伸到父母亲的节日,也要通过节日歌咏赞叹父母的伟大与付出,並从中有所感恩与体会,在生活中及时行孝与回报。每一个节日,都要赞叹,才能随喜功德。

法师开示如果要有人格性, 就一定要有人情味,那它才能圆融。所以, 在修行的过程中,最重要是要与人在一起,並努力发挥人情味,那才能圆融。

其实生命是永恒的。所以往生、成仁、取义、 涅槃都不能叫死,它只是一个因缘结束。因为生命都没死, 而是真实生命啟发了, 不是虚幻的生命。虚幻的生命是色身这个部份坏了,停止作用, 停止呼吸了。 真实生命的永恒,感觉很奥妙与不可思议。

唱佛曲是歌咏赞叹, 听佛曲是要听佛菩萨的圣德名号。请彿住世就是要聆听, 这也跟随喜功德一样, 不要分大小。不计较大尊或小尊, 只要这个人有修法, 把这个法留给人间饶益众生, 那就叫请佛住世。也提醒自己在请佛住世时要舍去那分别的心

请佛住世, 请转法轮, 是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让众生能发起生命的觉悟与觉醒其重点在于人生、人性、 生命这三大类中的价值、意义、存在、真相、目标与奋斗的方向。其宗旨是让大众提升, 了解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并带着疑情去追求。达到提升的目标才叫 请佛住世, 请转法轮。隨喜功德, 请佛住世, 请转法轮, 这三个是辅行, 辅助前面三个即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 广修供养。这当中有困难就忏悔业障。 到第七愿请彿住世,整个圆融道行法就算圆满具足了。
修行波罗蜜的时候是精进为工具; 修行圆融道的时候, 是忏悔为工具。所以真正在修行的是用忏悔的。

在修行中, 尤其圆融道, 重点就在称扬赞叹, 诸佛圣德名号, 他的每一大愿都在做这件事情, 都在補充前面, 称赞如来、礼进诸佛、广修供养那个部分。绕塔, 称赞如来, 礼敬诸佛都在这里面。参加各种随喜功德、布施都是这一类, 都是礼敬、称赞的行法、到第七愿请彿住世就圆满了。再来它要再扩大, 那就第八愿常隨佛学, 第九愿就是无限发展了, 就重重无尽了。真正那个圆满、那个圆融, 是已经穷尽整个法界了, 不但是穷尽而且是动态, 这个时候是真的, 你跟法界的个个因素, 都融合在一起的。这个时候, 我们的生命因素是穷尽法界的。到了这个时候就说, 我在你的生命中, 你的生命在我的生命中, 这个修行人到这个地方, 整个法界跟他是一体的, 这个所以我们叫做人格性法身,  我们这个法门是要跟众生的生命合在一起, 除了自身的究尽、圆融, 成就,众生也要究尽、圆融, 成就。所以他到第十个就等于说穷尽到边际的时候, 所有的众生, 全部再回到我的生命里, 它是一个动态的、交融的, 所以在佛的生命中有我们, 我们的生命中有佛, 所以我们在这边起心动念, 贪嗔痴, 佛祖都知道。佛跟我们有绝对的关系, 可是这一点我们体会不到, 但是它用这种语言, 在表达的时候可以做得到, 心量一定要打开, 这叫论, 叫阿毗达摩。这论是要这样一个一个去论证的。

常随佛学是佛怎么样, 我们就跟着怎么样, 就是跟着佛陀走。在境界来的时候, 才知道做得到或做不到。知道不算, 做到才算。只要能夠啟发众生, 生命之觉悟, 我们都随学。所以,学佛是不需要用大脑的,只要很着佛陀走就对了。

这个时代里, 它更要超越各宗教的藩篱, 然后把它吸收容纳进来、要有那个气度。教徒自视什高, 只有自己宗教最好, 看不惯別人的宗教, 那根本就是那个宗教的叛徒。新时代里的宗教徒, 要打开心量、有宏观视野、挎越自己内部的藩篱,  跟其他宗教都要融合起来。 在歌咏与推崇自己宗派教的时候, 绝不诽谤或批评別的宗教。最重要是要有世界一花的精神。

华严能让我们获得那一份喜悦, 那一分成就。华严是那么灿烂, 是那么的殊胜不可思议, 不是处于静态的, 他自己在翻腾, 整个生命是融为一体的,情与无情同缘种智, 不只有情跟彿一体, 连无情也与佛一体。

在策划与执行佛学班的活动时,都要以隨喜功德, 请佛住世, 请转法轮与常随佛学为主导心念与行动去实践 。要把请佛住世, 请转法轮做得好确实不简单,也是极大的挑战。但重要的是要朝向圆融的目标与方向,一步一步踏实的去实行。

【你所指的圆融目标与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