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为迟交报告而说声道歉。近来发生的事很多,旅游加上工作加班,虽然听起来像借口,但真的总觉得很难挤出时间来写。
“对不对不是你想的”。有个说法,一种米,养百人。我们很难遇见志同道合的人。每个人的思想是由成长环境和经验塑造出来的,所以没有谁对谁错,我很清楚这一点。假如某个人跟我合不来,与其远离他,为什么一定要以拜忏来解决呢?我明白我们要学会圆融,可不是要把自己硬塞入他的圈子内。对方要是真的犯错了,难道我们也要自责说是自己的业障吗?前阵子,我就因为抱着 “就算别人错,也要想是我的错”而有了自责的习惯,然后累计成压力。当我的意见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我只能无奈的告诉自己,每个人有各自的想法,所以对不对不由得自己来评判。目前,我有两种解决的方式(除了忏悔之外),一就是远离那个合不来的人避免未来的冲突,二来如果那个人的说法挺合我意的话,我就会慢慢消化并欢喜接受。
师父提到“随喜功德”。劝导我们要看别人的好,而不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得罪了我,霎那间我就会发怒不甘,也真的忘了之前他对我的好和付出。我常常问自己,我是否是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我屡次在心中忏悔,试着提醒自己对方的好而放下对他种种的不满,生活好过一点。
“对不对不是你想的”。有个说法,一种米,养百人。我们很难遇见志同道合的人。每个人的思想是由成长环境和经验塑造出来的,所以没有谁对谁错,我很清楚这一点。假如某个人跟我合不来,与其远离他,为什么一定要以拜忏来解决呢?我明白我们要学会圆融,可不是要把自己硬塞入他的圈子内。对方要是真的犯错了,难道我们也要自责说是自己的业障吗?前阵子,我就因为抱着 “就算别人错,也要想是我的错”而有了自责的习惯,然后累计成压力。当我的意见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我只能无奈的告诉自己,每个人有各自的想法,所以对不对不由得自己来评判。目前,我有两种解决的方式(除了忏悔之外),一就是远离那个合不来的人避免未来的冲突,二来如果那个人的说法挺合我意的话,我就会慢慢消化并欢喜接受。
师父提到“随喜功德”。劝导我们要看别人的好,而不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得罪了我,霎那间我就会发怒不甘,也真的忘了之前他对我的好和付出。我常常问自己,我是否是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我屡次在心中忏悔,试着提醒自己对方的好而放下对他种种的不满,生活好过一点。
【拜忏能让我们心量扩大去接受别人的过错以及适当的时候能给于对方帮助。别人的过错还是得由当事人去承担后果。】